小语第十册《望月》(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世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美
1、 引导读题:初读了课文,我们已感觉到文中处处渗透着美,蕴藏着美,你感觉到了哪些美呢?让我们美美地读题。
2、 谈话导入:
① 课文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
② 他们眼中的月一样吗?
③ 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之时来到江轮的甲板上赏月。
二、 品读夜景,感受月色美
1、 师配乐范读第二段
2、 舅舅眼中的月是怎么样的?你们也来轻轻地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欣赏这动人的月色。(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认为最美的一句,体会其中蕴藏的美。)
3、 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逐句品读欣赏)
第一句:比较“安详”与“安静”,从拟人手法体会月色的亲切感和安详美。
第二句:从“千点万点”、“闪烁”、“跳动”等词体会月色的动态美。
第三句:从隐隐约约、银色花边体会月景的朦胧美、色彩美。
4、 指导朗读:今晚的月色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谁能把这么美的月色读得动人心弦?(课件配乐,师用欣赏的语气简评)
5、 看图诵读,感受月色美。
三、 赏读诗文,感受语言美
1、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月下江景图。月色让作者陶醉,月色让作者难以入眠。而难眠的又何止作者?谁来了?
2、 小外甥一来就向我挑战:背写月亮的诗句。指名分角色朗读5---12自然段(课件出示文中诗句)
A: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娥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3、 看,每句诗句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我们知道,诗人是最多愁善感的,他们在借月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诗句中悟出来吗?(生交流对某诗句的感悟)
4、 小结: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却可寄托不同的情思:忧愁、寂寞、乡愁、童趣,乃至人生感叹。多情的诗人,创作了多情的月。让我们一起来啊吟诵这多情的诗多情的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5、 引导赛诗。有月的诗多如繁星,从省略号我们知道他们的赛诗并没有结束,下面让我们来替他们接着赛诗好吗?(分A、B组,指导感情朗诵)
6、 (课件出示配乐月色):皎洁的月光下那些不眠的人享受着美妙的月色,感悟着这些美妙的诗词,是那么的陶醉。(出示第12自然段,齐读)
四、 趣读“童话”,感受想象美
1、 过渡:突然,小外甥再次向我挑战,他问我月亮像什么?那么,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又像什么呢?
2、 学生自读15----18自然段
3、 课件出示18自然段,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
4、 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在小外甥的眼里,却成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其实,这不仅是一个童话故事,还是一首现成的诗。看,老师不改一个字,把他的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成了一首童话般的儿童诗(课件出示),生读(配乐)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所以
像眼睛 每一次 闭上了
这是 又忍不住
明亮的眼睛 偷偷 睁开
它很喜欢 每个月都要
看我们的大地 圆圆地睁大一次
……
5、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你还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看出来?(学生默读全文并交流)
6、 爱幻想的小男孩感染了“我”,当甲板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时,(引读最后一小节)。其实,你们也和文中的小外甥一样的聪明好学、爱幻想。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眼中的月像什么?(课件出示月色图)
7、 小结: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中充满情趣,在诗人的眼中多情多愁,在作家的眼中多姿多彩。为什么同是天上一轮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呢?(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里。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会看到一轮怎样的月。你眼中的月就是你心中的月呀。)
五、 课外延伸,发掘智慧美
1、 背诵课文
2、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句子。
3、 尝试写一首关于月亮的小诗,或编写一个关于月亮的童话故事。
板书:
“我” 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