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原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13 20:29:33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②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情感目标    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二、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忌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先写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2、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人物已经有所了解,特别是诸葛亮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学生对诸葛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是十分佩服,但对于其他的人物如周瑜,却不一定很清楚,尤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本身就褒贬不一。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抓住语言文字,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寓于色彩与动画的文字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文中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过人的才识,使课堂结构得到优化,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四、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故事性和趣味性强,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都体现得很充分。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可采用以下四个环节预设教案:质疑导入----合作探究----欣赏表演----课外延伸。这样的设计改变了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线形阅读方式,而让学生抓住重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立体阅读,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五、           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体现各教学媒体组合整体优化的原则,并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目的。

本课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图文并茂、声象结合、交互灵活。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较强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视觉、听觉上给了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并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重点词句的出示,较好的敲击了重点、难点。

该课件的设计,教师——课件——学生三维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六、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  学  过  程                                设计思路与分析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通  以疑导入,不但激发了

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节课你想和大  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

家探讨什么问题?(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  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

些?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的学习习惯。

说借箭,而不说骗箭?)你认为这其中的中心问题

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和推

2、你们想采取什么学习方式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荐适合或喜欢的阅读方

(二)合作探究:                                 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1、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呢?  阅读效果。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3——9自然段,你认为,

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思考后,与   学生围绕重点进行思维你的同学讨论。(学生自读课文——划句思考——  辐射,有效地进性立体合作讨论)                                   式自主探究性阅读。

2、引导集体交流: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