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 |
||
科 目 |
语文 |
年级 |
五年级 |
教学时间 |
1课时(45分钟) |
||
学习者分析 |
学生缺乏远离故土、思念家乡和祖国的这种情感体验,有不少学生对梅花的特点也并不了解,而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课前应重视预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理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验情感。
|
||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德育: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心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力及创新力。 3、美育:从外祖父如梅花一般的品质中受到人格美的熏陶。 |
||
二、过程与方法 1、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 2、读文—析句—悟情—运用 |
|||
三、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3、创新运用:在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
|||
教学重点、难点 |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
||
教学资源 |
录音机、投影仪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活动1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9课《梅花魂》相信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
||
教学活动2 |
二、整体感知,情感渲染。 1、谁来说一说《梅花魂》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的呢? 3、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就是在作者字字含情的叙述中也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文章中“忆往事”部分使得全文骨肉丰满,情真意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和外祖父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
||
教学活动3 |
三、自读自悟,牵情入境 1、在这看似乎平常的小事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哪一部分使你深受感动,可以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悟。 2、学第13自然段 A这段文字以外祖父的话自成一段,同学们可以动笔在书中画画,看看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几层? B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分三层可以,分四层层次更清楚。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如果分四层,这四层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C从外祖父的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D傲立雪中的片片梅花清高、雅致正像旅居海外的祖父,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是那亘古不变的爱国情,这种真挚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同学们可以在这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动情的语句来读,自己选一选,试着读一读。 E音乐怡情,配上音乐,感受这种意境,谁愿意大声地有感情朗读。 |
||
教学活动4
|
四、质疑探索、挖掘内涵 1、本文的作者正是在这看似乎平白的叙述中,流露出外祖父的爱国之情。文章写得真实、自然,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一提。 质疑后学生答疑,师生共同探究。 2、教师设疑:这篇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可不可以以文章重点段落所写内容“忆往事”为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解疑 小结: 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此时此刻,海外游子的爱国心、爱国情已淋漓于纸面。可见以《梅花魂》为题是作者巧具匠心地安排,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
||
教学活动5
|
四、拓展训练,强化效果 1、现在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文章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真是妙不可言。老师想请同学们打开《阅读训练100篇》从训练15、33、92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来读,看看这些文章是怎样体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同学们也可以翻阅手中的其它资料,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体会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一篇饱含深情、结构完整的文章,总是使人百看不厌,相信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一好处的同学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的。 |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