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被怀疑患癫痫病而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 1857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他的代表作。
(三)作家名言
1、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福楼拜
2、涂改和难产是天才的标志。——福楼拜
3、 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福楼拜
4、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奋发,活动。做事,谈话考虑问题之类,对某种人是很困难的事。——莫泊桑
5、 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莫泊桑
6、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致默默无闻。——莫泊桑
6、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莫泊桑
【资料链接】
莫泊桑短篇小说
http://baike.baidu.com/view/524693.htm?fr=ala0_1_1
福楼拜百科知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37683.html
【课例链接】
http://bbs.xxy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122383&page=&star=1
22、理想的风筝
【单篇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接着写了刘老师谈腿疾,上课以及放风筝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最后回到现实之中,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生学什么】
1、能认识本课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
2、能感受作者通过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认识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坚强,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情厚谊。
【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1.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理想的风筝
2. 学生质疑
理想与风筝截然不同,怎么会放在一起的?有什么联系?一般都说漂亮的风筝、精致的风筝,这儿为什么说是理想的风筝?
二、带着疑问,初读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近文中的主人公作者苏叔阳的老师——刘老师。
2.学生初读课文。
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边读边感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想课文是通过那几件事来写刘老师的。
3. 检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感受。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听后交流:课文是通过那几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几件事含概了那几方面?
三、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作者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呢?
自由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交流:
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拟人,景物充满活力)
⑵ 为什么一看到这春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刘老师?
⑶ 你还从那些词句感受到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
品味“又”、“每逢这时”等词句。
3. 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四、作业
《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生齐读课题。
引渡: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新绿,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蓝天一只只风筝与白云戏耍。每逢这时,作者苏叔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然而,往事在历在目。
回想一下,有哪几件事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指名说一说。
二、精读课文四至五自然段
1.作者苏叔阳的老师到底什么样儿呢?
指名读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说感受。
2.原来作者的刘老师是一位残疾的老人,那刘老师又是怎样跟他的学生谈他的腿疾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刘老师的第一件事“笑谈腿疾”。
⑴ 细细读读,从刘老师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什么地方打动了你,画下来,写下感想。 “笑着说”(乐观开朗、幽默风趣、师生亲密无间)
学生们微妙的情感变化
腾起笑声 —— 泛起酸涩的情感 —— 尊敬
(为何笑?)(酸涩中包含了什么?)(尊敬他什么?)
品味用词的妙处
“腾”让人想到当时闹腾腾的场面,大家都被逗乐了,个个哈哈大笑。
“泛”从心底里慢慢产生的复杂的情感。区别“冒”、“涌”。
⑵ 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指名朗读。
3.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刘老师“写板书”这件事,画下触动你心灵的词句,写下感受。
4.交流:
(1)“只靠着……站上好几个小时”
刘老师是个残疾人,他完全可以坐下来给我们讲课,他为何不坐?“站上好几个小时”你感受到什么?
(2)“逢到要写板书……再转向讲台。” “一天不知……”“每转一次……心跳”。
刘老师是如何写板书的?说说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