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奕》教学设计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2-24 08:28:38

教材分析:
      《学奕》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讲述了二人学奕,因学习态度不同,二人学习结果也迥异不同的故事。故事告诫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课文文辞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名篇。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名篇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身心愉悦、陶醉忘情地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文世界,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发挥十分积极地作用。所以,本课教学,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要在“备学生”上下足工夫。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方法——熟读成诵,阅读注 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
      3、体会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朗读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指名朗读。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问:大家知道这些句子出自何处吗?(《孟子》)
你对孟子这个人又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之作——《学弈》。
问:“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呢?

同学们知道他们下的什么棋吗?(引导学生看插图,并出示实物。)
二、范读激趣  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个别难度的句子,对照译文多读几遍。同时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在相应的地方标上注释或记号。

2、解决生字词
   hong hu         zhuo        fu 

    鸿 鹄       弓 缴         弗 若
3、师范读

要求:边听边想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朗读时,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三、研读探究  理解文意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是诵读。下面我们再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2、师:也就是一位老师教两名学生学下棋的故事。文中那一句话介绍了这位老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结合译文了解句意,找出停顿,练习朗读。
3、文中没有提到学生的名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1)一人为专心致志者,这个称呼合适吗?理由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理解句意,找出停顿并练习朗读。
问:还可以怎么称呼这个人?

(2)另一个人起什么名字?(按照刚才的方法来学习)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这两个人的名字如果送给你,你喜欢哪个名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文中的结果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并朗读。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他们俩都跟弈秋学习,结果却不同,是他们的智力不一样吗?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6、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学习结果?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来谈一谈。

7、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再读课文。
(1)自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3)前后桌互读互评。

8、练习背诵。
四、小结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可以是明白的道理,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
2、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板书:
学弈

            《孟子》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弈秋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学弈》教学反思

鹿泉市获鹿镇三四街小学    王小哲
      《学弈》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虽然之前学生已在课本的“积累与运用”中接触过不少文言警句,而且在上两学期学生也学过简单的文言文,但学生对文言文毕竟接触的比较少,一学期顶多学一篇,。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在导入环节上花心思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他们再次重温一些已读过的文言警句,使他们了解到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语意深远,既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为下一步感悟文言文进行铺垫。

  其次,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范读激趣  感知全文

  对于文言文,怎样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很重要。因此,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读完后我专门安排了教师范读这一环节,让学生边听边想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读文言文的两个关键:一是把读的速度放慢,二是停顿要恰当。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范读是建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重视教在难处读,教在学生朗读不到位之处。在处理整个“读”的教学环节上,我以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指名朗读,前后桌互相读等形式,把读的环节落到实处。
二、研读探究  理解文意

      学习文言文,除了把课文读通之外,还要把文章读懂。在这一环节上,我还是从学生自读入手,并以起名字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警示世人的道理。在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先了解故事中的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弄清导致这一结果不一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到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不同的关键原因,再让个别学生说出从这个故事中所得到的启发,使“明理”这个环节水到渠成,避免了教师烦琐的分析讲解。  

课后在教研活动中,我从梁主任及各位老师的评议中认识到了自己在这节课的不足:
“诵”的环节未落到实处。虽然我在指导学生“读”的环节上花了不少心思,但还未把“诵”的环节落实到课堂中。本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应该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使这节课更具有文言文的味儿;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我应大胆放开手,否则总怕学生摔倒而扶着学生走,学生终究是学不会走路的。我在读魏书生老师的书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实践总结,不断地反思提高。同时,还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