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09年高三语文两次统考分析及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9-03-23 20:27:54

兴化市高三语文两次统考分析及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语  文

2009年2月2日,泰州市进行了高三联考,现就全市的语文情况作一个初步分析。

全市平均分文科122.1,泰州126.4,少4.3分;理科98.2,泰州100.7,少2.5分。全卷各题得分情况如下:主观题均分89.6分(满分142),客观题均分8.5分(满分18)。其中文学作品23分,平均得9分;文言文翻译10分得5.2分;诗歌鉴赏10分得2.6分;默写8分得6.4分;语言表达9分得4.3分;选考题(论述类12分得1.2分;实用类12分得9分);作文70分得51.9分。

文科附加题部分

平均分24分,最高28.1分,最低的14.5分。

具体答题情况如下:

第一项:主观题部分

第一:语言运用

考了仿句和句子排序。仿句题做得都比较好,排序题因为句数多,准确率不高。

第二:文言文翻译

大多数同学翻译不准确。主要问题:1、笔误情况严重。2、错别字较多。3、漏译。4、错译。要注意字字落实,注意结合语境翻译。

第三:诗歌鉴赏

总体得分极低,大部分学生对表达技巧较陌生,学生未能理解全诗,答题时只是就诗句断章取义,自由发挥,错误百出,或者答题不规范。要针对不同类型诗歌作专题阅读和练习,教会学生规范答题,让学生掌握常见表达技巧。

第四:名句默写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记忆名句的内容,但80%左右的学生在个别汉字的正确书写上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同音字的误写,只有少数学生能正确书写。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一名句,但若干同学把“苟利国家生死以”中的“以”写成了“已”和“矣”。“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那”误写成“哪”。要提醒学生会背,会写。

第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生整体答题情况不算好,不能抓住文章的主旨,不能从结构和内容等多角度思考问题,答题过散过乱,未能较好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题目是“两问”,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不少考生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答题时笼而统之,未能分开作答。2、手法不明。运用对比手法、承上启下等等,此类学生没能清楚认识“对比”和“衬托”手法的区别,不能了解铺垫的具体含义。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学生不明白概念内涵及类型,有的把比喻写成打比方,还有人把对比写成作比较。3、没能真正抓住文章主旨。基本不能围绕问题回答,冗余文字太多,不能扣题,无采分点。4、架空分析。光有术语,不作分析。这也是学生的通病。5、分点回答的意识不强。如有的答案只是完整的一大段,让阅卷者难以辨析出得分点。6、信息不全。只能概括出部分得分点,遗漏其它信息。

第六:现代文阅读选考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时两题难度系数相差很大,有些学生不会比较,平时只准备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考试时必选一种,有时得分上很吃亏。主观题反映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尚显欠缺,有些题要综合全文来看,得分就偏低。多数时候也未意识到提示语或者关键句的作用,不能依据关键句、总结句等去把握文章信息。选做题难易度不一样,平时要两种文体训练不偏废,同时培养选择能力,考试时比较后再选做。

第七:作文

作文没有审题障碍,但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扣题不紧;2、一些学生写记叙文,写法与初中生作文无甚区别,没有剪裁,没有详略,没有波澜,没有自己的思考,看不出生活的积淀和自己的感悟;3、一些学生写读历史名人,大多不能跳出司马迁、李白、苏轼等人的圈子,而且全是别人已有的结论,不能发现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悟。4、少部分学生思想贫乏,立意不高。

文科附加题部分

加试题一:文言断句、文学作品、概括能力

总体情况良好,断句题满分同学较多,但低分也不少,差距较大。文学作品和课文有关的答得不错,而涉及书外的就答得不行了。概括题概括不全面,或者概括不当,偏离文意,说明学生整体概括能力还要加强。

附加题二:名著阅读

总体情况:1、对经典情节有些了解的学生基本能够写出大概内容,但两极分化严重,不少考生15分的名著阅读题仅得2-3分,对原著内容不熟悉,答题时张冠李戴,东拉西扯,不知所云;2、选择题情况好于主观题。

加试题三:材料概括分析

总体情况:总体得分比较好,大部分同学能抓住得分点,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分点归纳能力,往往摘抄原文,或者概括不全面。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层次制定目标:对于一般学生,有些可以拿分的题目必须要拿到分,包括语音、成语、病句、默写、文言文客观题、翻译题、选考题、作文。其中作文以切入分52分为底线,剩下57分至少要拿到45分(80%)。对于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目: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共33分),应能拿到15分左右。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要能突破瓶颈,在保证拿到基本分的前提下,提高作文得分和文学鉴赏的得分,这些学生的平均分应能突破120分。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文科生后40分差距主要在名著阅读上。如果突破这个瓶颈,后40分平均分有望拿到30分左右。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应能拿到35分左右。要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并把目标分解到各个题目,努力实现之。

在下一阶段每个高三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学习,确保学生该识记的知识点识记到位,该训练的能力训练到位。

2.各高三语文备课组要确保任务性早读落实到位。

3.教师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并对学生进行考试作文写作技巧指导。指导学生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做到“三基本”,确保一般学生至少拿到基本分,人文素养较高的学生能拿到高分。

4.为了强化名著阅读,由“名著攻关组”成员出题,在三月下旬举行一次名著阅读知识能力竞赛。请各高中语文备课组做好宣传工作,并组织好预赛。

5.每次考试后都要充分利用网上阅卷的平台,对每道题进行详细的得分情况分析,了解学生考情,进而了解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特别要针对不同题型进行具体训练及答题技巧指导。

6.本学期考试频繁,要提高评讲试卷的效率,特别要指导学生做好纠错分析。每个学生都要有语文纠错本。每次评讲试卷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小结,让自己有所得。       ( 执笔人:咸有桃)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