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09年数学中考试题特点预测及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试题分析及预测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主要依据,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突显了教研室对《课程标准》的重视,体现导向作用.滨州市2008年试题难度系数为0.7,而滨州市近几年试卷的难度系数都在0.65左右;易中难的分数比例为7:2:1,2008年滨州市知识结构比例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分数为57分、52分、11分,随着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的实施难度可能还要降低、但对学生的思维考查可能加强,尤其是新增内容的考查所占比例应有所增多,下面谈一谈自己对2009年数学中考试题特点的预测,一孔之见,仅作参考.
一、根据《课标》,突出三基考查.
学业水平测试应减弱选拔的功能,偏重于学业测试.《课标》中明确提出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根据命题难易比例,容易题占70%,2009年的中考试卷基础题应该更加基础,考查单一知识点会增多,选择题平稳,填空题适中,解答题层次分明,区分度将更加明显.基础题的知识点主要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比如: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实数、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实数的运算、幂的运算性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的化简及求值、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等.有些问题、课程标准中一字未提,比如:同类二次根式、有理化因式的概念,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射影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等比的性质,圆的有关证明等.有些问题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比如:不要求分母有理化,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会解简单的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等.教学中不要过多增加学生的负担,拔高要求,这样有利于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对初中数学教学起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强化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的应用性是课程标准的重点,解答应用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运用能力问题的高层次体现.所以应用类试题仍是2009年中考试题的重点.
就应用问题的命题内容而言,均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有关,大部分蕴藏着最优化原理.就能力要求而言,需要学生能将实际问题通过建模变为数学问题,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解决.就思想性而言,注重结合社会热点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例如:奥运与体育、航天科技、能源与环保、金融危机、新农村建设等.这些试题让人耳目一题,体现了中考命题改革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把握时代脉搏,又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提高用数学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尤其倡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运动型试题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如:图形的三种变换(平移、翻折、旋转),图形与坐标等,以网格纸、坐标系为背景,三角尺、多边形纸张等为工具,以运动为载体来设计试题,既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考查学生思路的层次性和解题方法的灵活性,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是今后中考命题的方向.四、关注主干知识,凸显思想方法
在考查学生最基本、最普通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特殊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是最近几年各地中考的重点,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试题的难点、重点都与数学思想方法密切相关.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教会学生学会融会融通,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使学生数学素养得到较大提高.
五、着力学科整合,重视知识衔接.
各学科知识的整合,既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工具,在各个学科中都发挥着广泛的应用,设置一些能体现初中各学科相互联系的问题,合理地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近年的试题重视了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后续学习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空间与图形、二次函数、概率与统计部分联系更为密切.列表、画树状图求概率这一原始方法不可丢.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动点、动线相结合、图形变换相结合)结合的题型,既与高中数学有联系,又能较好考查学生知识的发散能力.
六、强化过程意识,突出能力提高
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设置多层次问题,通过问题串的解答,进行活动过程的考查是中考试题的形式,中考命题会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比较流行的一类新题,在解答时,学生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将数学信息、数学知识提炼出来,然后实现概念、方法,思想的迁移.
第二部分:复习目标:
《课标》和《中考纲要》(09年的还没有见到,就以08年的作为参考)是中考命题和复习备考的依据,应认真研究,确保目标合理、方向正确,深度、难度把握准确,确定复习的重心.特别是《课标》(修改稿),完善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四基”和“两能”;具体内容做了适当的增减等.研究《中考纲要》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从而加强复习的指导性、计划性、针对性.
2、抓住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