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最热素材:甲型H1N1流感
从根本的内容,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关系上,我们去反省,也是对人类哲学及我们的人性本质思考。
话题4
生命是宝贵的,地球上的无数形式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地球上的生命又都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生命的彼此关联又都造就了世界的多彩。
丰富多彩的地球世界,又时时刻刻充满了各种因素的威胁与危机,而这些威胁与危机动辄就是生命的毁灭。历史上的“西班牙流感”夺走40000—50000人的生命;“亚洲流感”使全球至少1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香港流感” 至少波及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150万-200万人死亡。现代医学的进步依然挽救不了03年的非典的900多人的生命。在微生物加快变异的今天,人类的生命显得异常的脆弱,而这个脆弱又何尝不是破坏其他生命的折射呢?
生命是需要和谐相联的,生命是需要和谐共处的。
话题5
公共卫生不是小事,是关切环保的要事,是关切民生的大事。努力营造洁净公共卫生的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发展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环境卫生直接关乎人的健康,关乎民生。要小康,首先要健康;健康是最大的财富。环境越洁净卫生,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病菌就越没有生存的土壤和活动的空间;反之,它则滋生蔓延、张牙舞爪、凶相毕露,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像当年猖獗一时的非典病毒,能肯定的是一定的环境为其大行其道提供了“气候”。生活小事随地吐痰、随地便溺、随倒垃圾等的顽症劣习,我们一定搞好教育,搞好宣传,搞好监督,从基础抓起。
公共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爱国、爱家、爱己的体现,是富国强民的基础。
流感危机及公共卫生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一效应与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何其相似———如何不让一个“猪、狗、鸡、鸭、鹅”的病毒所代表的非安全性因素击溃、破坏我们社会的发展成果,或击溃我们“全球化”的文明建构,已经变得如此迫切。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职能范畴。
相关评论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徐兴堂)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两次不
SARS的突然暴发让人措手不及,初期的应对措施确实不够科学。但中国政府随后采取了科学、有序、有力的举措,最终使疫情得到成功遏制。有了对抗SARS经验的中国,在这次对新型流感疫情的防控中及时采取了测温、隔离等措施,向公众随时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并宣传预防感染的常识。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的防控措施竟然受到一些西方国家官员和专家的批评,认为中国“反应过度”。此前,他们也曾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型流感反应过度。
那么,面对仍在多个国家蔓延的新型流感疫情,中国反应过度了吗?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反应是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不但不应受到指责,而且值得褒扬且为其他国家效仿。
首先,“反应过度”论者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一个观点是,中国“未能区分新型流感病毒与SARS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染性”。要知道,新型流感疫情尚在暴发初期,世卫组织及各国很多医学专家都承认,新型流感病毒会否发生变异以及是否会在晚些时候卷土重来等问题都还是未知数。历史上已经有过流感二次暴发夺走千万人生命的先例。
到目前为止,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确乎不高。但在病毒的性质得到科学论断前,任何武断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
批评者还说,“中国领导人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避免反应过度,他们完全不了解外国媒体与外国公众舆论。”这更没有说到点子上。疫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试想,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中国政府会因为外国媒体怎么说而改变可能使国民避免疫情袭扰的策略吗?
相关国家的政府官员也曾指责中国的隔离措施,抱怨其国民受到歧视。其实中国对中外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是一视同仁的,何来“歧视”之说?有几个被隔离的当事人说自己受到歧视?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与有关国家沟通,真诚表示了在防控新型流感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
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会对新型流感的防控掉以轻心。中国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而医疗卫生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防控不利,小小的病毒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采取的严格措施同时也为阻断病毒在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指出的,中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13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
事实证明,中国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辅以宣传教育,不仅没有在公众中引起恐慌,反而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网络论坛里几乎一边倒对政府的支持就是佐证。
新型流感从暴发到现在,中国境内只发现了数例输入型确诊和疑似病例,大部分密切接触者也已经陆续解除隔离。这与被感染人数不断上升的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做法是科学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