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关注民生
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关注民生
一、【背景材料】
改善民生之年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既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件件关系群众生活冷暖,事事关乎人心的向背。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影响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而且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改革分配增加居民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财产性收入 :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扩大就业与社会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目前,不论是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还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年轻打工者,就业时多数都是托亲*友,很少有人主动地去创业、去办企业。勇于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要鼓励全社会劳动者,特别是精神旺盛的青年人大胆创业。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2008年温加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就业方面。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5.切实履行职能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我国注重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工商总局等各负其责,严格监管,形成从田间——餐桌的管理体系。
6.抗击雪灾取得成功
2008年1月以来在我国发生的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2月12日,灾害已经造成了107人死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受灾较为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灾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二、【知识链接】
(一)经济常识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国家加大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将视线转向中低收入阶层,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种分配方式并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改革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使分配倾向贫困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要完善税收制度。通过税收调节收入过高者的收入,同时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障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企业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6、劳动者有就业的权利,就业是民生之本。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7、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收入。
8、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要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6、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7、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9、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三)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性质的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都平等的享有各项权益
2、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关注社会公平,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体现了国家职能。国家要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