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成国家发展战略 2010高考备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6 10:27:35

一、【背景资料】

中国国务院2009123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今年以来,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已达9个,数量超过前4年总和,范围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中国沿海已形成了“三大五小”(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与辽宁沿海、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北部湾)开发格局,中西部地区也在奋起直追,国家正顺势打出“区域振兴牌”。黄河三角洲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一定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二、【知识链接】

(一)政治学科:

1、经济常识: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弱点缺陷和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及其经营者;国企地位作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产业及其劳动者:工业的地位作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对外开放。
     2
、哲学常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关系;矛盾的观点;抓重点、抓关键,;量变质变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
、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和职能;国家组织活动基本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国的外交政策。

4、文化生活:文化带的区域特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创新精练】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回答1---4题。

1、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体现了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B.体现联系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体现物质的客观性D.人们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国务院决定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是行使:

A.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B.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政治职能和经济建设职能                           D.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

3、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要立足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具体实际,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这符合下列观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全面观点看问题 ③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④①②             C③④①            D②③④

4、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说明:

A.矛盾普遍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矛盾有各自的特点                                  D.规律是客观的

5、中国国务院20091123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举措体现了: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   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要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①

①黄河三角洲发展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黄河三角洲发展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联系

③黄河三角洲发展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黄河三角洲发展要把高效放在首位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黄河三角洲文化,是指产生发展于黄河入海口区域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劳动在黄河入海口区域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充分认识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势,要把握黄河三角洲文化特色,挖掘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反映的民族精神,强化黄河口龙头意识,从而构建黄河口文化支柱产业,对于该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回答78题。

7、要把握黄河三角洲文化特色,挖掘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反映的民族精神,表明:

   A.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C.各地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D.不同区域的文化融为一体

8、强化黄河口龙头意识,构建黄河口文化支柱产业,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进一步增强全球华人华侨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经济实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9、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表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务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④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树立全国乃至全球高效绿色生态生活区样板。这体现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要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泰山和黄河文化怀抱着黄河三角洲这片古老美丽神奇的收获着希望的土地,泰山和黄河文化代表着黄河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崛起形象。泰山和黄河文化代表着黄河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崛起形象,主要说明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12、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边城市的发展基础比较好,黄河三角洲发展也就快。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实事求是        C.发展的观点       D.解放思想

13、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强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消费的角度看,就要:

A.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倡导绿色GDP     B.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支出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享受消费    D.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注意绿色消费

14、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因此,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来源                                 B.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一切从实际出发

15、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有利于:

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量     ②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材料一:中国国务院2009123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形成了一大批优质农业基地和品牌产品。

1材料一是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材料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的积累,有农村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戏剧文化的源泉,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3)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C是辩证法;AB材料没有体现。

2B    生态经济直接体现的是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A   材料没有体现抓主要矛盾。

4B   “不仅关系到”“也关系到”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5D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①②③④都能直接体现。

6A    ④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

7C   “文化特色”和“深厚底蕴”等都说明文化的区域特征。

8A    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意义。

9C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10D   经济规律不能创造,④排除。

11C   材料主要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2A    BD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排除;C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13D   AC是从国家角度,B说法不科学。

14A   C是辩证法;D是唯物论;B没有体现。

15C   ①②③④都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得意义。

16、(1)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体现了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了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黄河三角洲地区走上的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要求。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要影响。黄河三角洲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能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将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以黄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