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除恶推进民主法制进程 2010高考备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1-06 10:28:01

一、【背景材料】

1.重庆“打黑除恶”概况。1997年,重庆设直辖市。这个因水而兴的码头城市,自此成了中国西部的桥头堡和发展重心。为了更便捷地获取暴利,一些人使用暴力垄断市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此后,他们开始谋取人大代表之类的政治身份,并在警界寻找保护伞。而巴蜀深厚的江湖文化背景——“袍哥传统,也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滋生的土壤和润滑剂。2007年主政重庆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了“平安重庆”的目标。20086月,他将“打黑英雄”王立军从辽宁调至重庆任公安局局长。而重庆发生的出租车罢运、“7字头”公交车事故,以及“19枪案,更让主政者觉察到了涉黑问题的严重性。打黑行动悄然展开,20098月,重庆司法局局长、被传与多名黑老大交往甚密的文强落马。官方统计,截至1025,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28起,涉及58种罪名,其中侦破故意杀人案24件;抓获涉案人员2915人,刑事拘留384人,逮捕1567人(其中,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700人);缴获各类枪支79支(其中军用枪支11支含2支冲锋枪、其他枪支68支),子弹1482发,手雷4枚,管制刀具221把,冰毒62.01公斤;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财产17.43亿余元。长期盘踞重庆市的重大涉案团伙受到毁灭性打击,陈明亮、龚钢模、陈坤志、岳村、黎强、王天伦等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无一漏网,160多名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捕归案。

2.重庆掀起“打黑除恶”大风暴。20096月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打黑除恶的要求,推进平安重庆建设,由重庆市公安局摸排爱丁堡小区命案入手,拉开了重庆市打黑除恶行动的大幕。市委常委会先后四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刘光磊为组长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公安机关先后成立了245个专案组,发挥了打黑除恶主力军作用。截至1025,累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28起,涉及58种罪名,其中侦破故意杀人案24件;抓获涉案人员2915人,刑事拘留384人,逮捕1567人;缴获各类枪支79支,子弹1482发,手雷4枚,管制刀具221把,冰毒62.01公斤;查扣涉案财产17.43亿余元。陈明亮、龚钢模、陈坤志、岳村、黎强、王天伦等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无一漏网,160多名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捕归案。目前,检察机关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涉黑涉恶案件36327人,杨天庆、谢才萍、黎强、李义、张波、刘钟永为首的6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已被提起公诉。岳村、陈坤志、陈明亮、王兴强、邓宇平等5个重大涉黑案件已经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特别是以文强为首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以陈明亮、龚刚模、黎强等为代表的24名黑恶团伙头目被打掉,大快人心。

3.重庆“打黑除恶”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1)人民网评论: 打黑“打得狠”才能“唱得红”,这就是重庆打黑后面的逻辑。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不惧风险、不怕艰难,才能让群众喝彩,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网友们对重庆和全国打黑行动的期待是很深的:凡是属于黑恶势力的,一打到底:不但苍蝇要打,豺狼要打,那些恶老虎更要打,要真正做到除恶务尽!谁让老百姓满意,老百姓就会为谁鼓掌!打黑除奸,势在必行!重庆的打黑行动理应延伸到全国!(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重庆“打黑除恶”缘何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概括的讲就是十六个字:良心、决心,品质、意志,思维、作为,胸怀、担当。再简单点就是八个字:正心、养性、立人、成事。显然,这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历经千年沧桑大地给予这些政坛风云人物的滋养和启迪。(3200992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专门作出批示,称打击、铲除黑恶势力,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的民心工程。近期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政法机关加大工作力度,见到了明显效果,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4.重庆“打黑除恶”系列案开庭。20091012,震惊全国的重庆打黑系列案将在重庆各中级法院陆续开庭,杨天庆涉黑团伙案及刘钟永涉黑团伙案将同时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案人数多达31人。李义涉黑团伙案1012开始在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而引人注目的文强弟媳谢才萍涉黑团伙案于13日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了解,包括文强案及当地人熟知的“黑帮大哥”陈明亮、岳村、黎强等涉黑团伙案件都未被安排在此次开审行列之中。杨天庆涉黑团伙案及刘钟永涉黑团伙案同时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是重庆打黑除恶第二阶段,即审理阶段的开始标志。

二、【高考分析】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盘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重庆市的打黑风暴、公安部的明确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持之以恒地重拳打黑、综合治理,黑恶势力必然无处遁形,我国社会必将更加和谐。打黑除恶是一场“持久战”。毋庸讳言,黑恶势力不光是重庆有,全国都有;不只是中国有,全世界都有,而且还会长期存在。因为市场经济是其存在的条件,而市场经济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黑恶势力是无法根本铲除的,只能把他们抑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不能奢望一次打黑,就彻底根治黑恶,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领导干部的地域回避局限于党政一把手及组织、人事、公安等少数岗位,形成了大批地方“土官”。而黑恶势力的存在和发展,又必然得益于地方“土官”的庇护。地方官员的本土化、地方势力化,给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官黑勾结、警匪勾结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或者说丰厚的土壤。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标本兼治,除坚持不懈地打黑除恶外,还要依靠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法律手段来解决根本的、长远的问题,着力发展健康的社会组织,培育良性力量来抑制黑恶势力。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黑除恶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事实胜于雄辩,此番打黑风暴,效果甚佳,不仅重庆老百姓叫好,还博得了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国外媒体也高度关注。重庆打黑刚转入审判阶段,要将打黑的成果稳定下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打黑除恶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息息相关,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高考备考时,要紧密围绕这些大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等,与教材知识进行有机衔接,从中领悟到党、政府、司法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以更深层次地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当前高考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历史、政治等学科内容,在复习时可适当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现实问题。2010年高考有可能以打黑除恶为载体,从政治、历史角度综合考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而对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往往侧重考查其历史教训。

三、【考点链接

一、角度分析:

(一)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保证。有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不少,打黑除恶能体现公平和促进和谐。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规范行政权力,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应该健全法制,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高☆考♂资♀源€网   

()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成功。重庆发生的出租车罢运、“7字头”公交车事故,以及“19枪案,更让主政者觉察到了涉黑问题的严重性。

2.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重庆“打黑除恶”缘何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概括的讲就是十六个字:良心、决心,品质、意志,思维、作为,胸怀、担当。再简单点就是八个字:正心、养性、立人、成事。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立和统一二者始终不可分割,要善于全面(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打黑打得狠才能唱得红,这就是重庆打黑后面的矛盾逻辑。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的密切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与人民群众等的密切关系均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动力。改革发展和稳定是密切联系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领导干部的地域回避局限于党政一把手及组织、人事、公安等少数岗位,形成了大批地方“土官”。而黑恶势力的存在和发展,又必然得益于地方“土官”的庇护。地方官员的本土化、地方势力化,给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官黑勾结、警匪勾结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性,或者说丰厚的土壤。若要长治久安,必须标本兼治,除坚持不懈地打黑除恶外,还要依靠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法律手段来解决根本的、长远的问题,着力发展健康的社会组织,培育良性力量来抑制黑恶势力。

5.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看问题、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的发展。☆高☆考♂资♀源€网   

6.事物是发展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都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是新事物逐渐战胜、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否定旧体制、建立新体制,逐步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不惧风险、不怕艰难,才能让群众喝彩,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打黑除恶,政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高。考。资。源。网

(三)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黑除恶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打黑除恶体现了政治统治职能。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开展打黑除恶活动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我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立足点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打黑除恶,正是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打黑除恶督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本质是为了崇尚并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要求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切实做好普法工作,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制定监督法能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并能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中共的性质和地位。此次行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近期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政法机关加大工作力度,见到了明显效果,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是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重点问题分析:

1.经济学角度分析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市场的运行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2)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才能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学角度分析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发展。

2)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确保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保证有力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条件。   

3)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还可以从国家职能、国家的性质、我国的政党制度等的角度进行分析。

3.政治学角度分析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

1)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行政机关的廉洁和高效,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

4)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真正做到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5)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加强对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6)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守法自觉化。

4.依法治国方略体现了 哪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 ?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与颈部。依法治国方略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四、【创新精练】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