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考前最后预测(经济常识部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12 15:50:17

政治高考考前最后预测(经济常识部分)

      
    考点预测:一、宏观调控
    考点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首先,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对一些非商品性生产部门和某些商品,市场不能调节。其次,市场调节还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可能导致市场不正当经济行为、社会两极分化、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稳定物价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经济计划和政策,作用是调整经济利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平稳协调发展。法律手段主要是运用经济法规,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行政手段主要是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必须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命题背景:
    进入后危机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从此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在2009年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国的宏观经济去向何方,这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应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应该说体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010年的形势更为复杂,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更重,也就更显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考点预测:二、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1] [2] [3]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