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备考:城乡发展与农村改革
一、【热点背景】
材料一: 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包括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城乡一体化等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今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总的要求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农村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处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上的表现。是统筹兼顾的表现。推进农村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才能改善,国家才能富强,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发展的成果由劳动人民享受到,那就是以人为本。
材料四: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年。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首先从农村开始。是全面的改革,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二、【教材链接】
(一)【经济常识】
1、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农业的地位、现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公有制的优越性、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全会提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当前,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