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1.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山东省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环境标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范了涉及环境安全的各种行为;同时,在全省广泛开展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1)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山东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2)作为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为切入点,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对环境的伦理关怀等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启示类试题,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属于措施类试题,要求从公民的角度阐述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的具体做法,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两问都需要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
答案:(1)在全面提升环境质量问题上,必须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2)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反对浪费;②从自我做起,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③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环境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④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据报道,“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是一起人为制造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责任人已受到法律的严惩。但这起事件的蓄意性质,既表明肇事者漠视法律,也表明其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这一事件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企业要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为什么说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解析】本题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诉求。回答时既要从微观意义上运用道德及其作用的原理分析道德素养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又要从宏观上分析社会道德状况对经济的反作用。必须注意,企业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角色,必须从职业道德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要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市场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除必须遵守法律外,还要遵守道德规范。道德缺失就会见利忘义,甚至越过法律的界限谋取私利,既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市场次序;也会导致企业失去信誉,失去市场,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