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高考复习政治哲学学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学习要求:
1.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巩固基础知识记忆;
2.自主、独立、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对照参考答案订正练习中的错误,补充解答残缺部分,及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缺与思维缺失,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及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
1.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是 和 。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 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的,道路是 的。
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 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下列对发展认识正确的是
①发展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②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也存在于精神世界③事物发展具有永恒性,没有终点也没有顶峰④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曲折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客观实在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论者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4.生命物质在进化与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简单生命物质到复杂生命有机体,从单细胞生物到脊椎动物的过程。这一事实表明
A.自然界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D.认识是运动变化的
5.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经过了一个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过去强调“快”,现在强调“好”,既是对经济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的深化。这蕴涵的辩证法哲理是
A.新事物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D.发展的实质是运动和变化
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加强了藏区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启了“世界屋脊”的繁荣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7.《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①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 ②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8.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是
①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 ②联系就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联系 ③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由于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改变,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我国已经成为高速铁路建设的大国。高速铁路较之传统铁路,无论在运输能力、交通安全性与便捷化、环境保护与乘坐舒适度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这表明
A.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事物发展是艰难曲折的过程
C.新事物与旧事物没有明确的界限 D.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10.变化就是发展,这种观点在于不理解
A.运动与变化都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 B.发展是前进与上升的变化趋势
C.一切变化都是量的积累与扩张 D.事物的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旧与出现时间的先后,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
A.具有存在的现实条件 B.是否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C.是否能够被人们认识与理解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12.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的消极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一切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1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②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竭力扼杀新事物 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与完全抛弃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4.下列说法中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包含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时异则世异,世异则备变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15.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由此分析质变,理解正确的是
A.质变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B.质变是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
C.质变是次要矛盾力量的增减 D.质变是事物矛盾双方的依存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令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杖剑下阶斩其首。回答16-17题。
16.“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D.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7、“一钱斩吏”这则故事,给我们的主要哲学启示是
①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②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正确对待金钱 ③ 要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作风、坏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④ 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19.“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20.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21.老子云:“图(打算)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 B.② C.②④ D.①③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