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想 担当使命--实践锻造人生》——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资料(湘教版)
一、有人说“激情,只是一颗流星;信仰,才是成功之永恒的太阳”,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信仰,任何时代的信仰都离不开正确思想的引导。
提问: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担当历史使命,需要怎样的思想做引导?
二、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 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王守仁
【提问】这段古文说明了什么?
(人不可无志,立志是为人之本。)
三、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都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经历,当然,也会有努力坚持的事情。
【说一说】1、我不能坚持的事情
2、我不能坚持的理由
3、我坚持做到的事情
4、我坚持的理由
四、阅读教材90页的“人生‘递增规律’和‘递减规律’” 后,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人生“递增规律”和“递减规律”?
(这里把经济学上的概念引用到人生上来,是想说明:父母是最具有奉献精神的,子女总是难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也正因为父母的这种奉献精神,才使的人类不断延续、发展。)
五、名言、名人故事欣赏
1、奥斯特洛夫斯基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家喻户晓,当年所有的年轻人都抄在本子上。
2、雷锋有一段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当时年轻人都将此奉为经典。
3、马克思17岁时就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六、提问:先哲、英烈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应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为自己的家人、同学、老师,为我们的国家、民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呢?
七、【出示材料】 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请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李开复和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参与关于人才问题的对话,两人分别对什么是人才谈了自己的认识。
李开复:人品、智慧、团队精神
陈章良:创新、执着、自信
【提问】你对李开复和陈章良关于人才应具有的素质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八、有人形象的将人才分为四种类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你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 (见P83)
九、提问
1、什么是创新?
2、创新的重要性
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指从事的活动和思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创新的事例。
科技: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两弹一星;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政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
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十、做过有创新意识的人
小学生高雅星的发明“蓝色动力”,运用力学原理提出“用海浪发电并同时产生多种稀有能源”的构思,这个发明不仅获得第二届全国宋庆龄基金会“创造发明”银奖,而且已得到大连理工大学专家的关注。
11岁的鹿峻豪在与父母钓鱼时,发现一般的鱼钩不论大鱼小鱼都一网打尽,小鱼就算被放生也很难存活,而大鱼则很容易脱钩。于是他发明了有三个爪的“防脱环保鱼钩”,小鱼不易上钩,而大鱼则难以逃脱。这项发明获得了2003年辽宁省创新大赛惟一一等奖、2004年大连科技之星金奖。
【提问】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过哪些创新的经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检验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尝创新精神的人?
作业:
课外阅读P84中的《青春与使命》,谈谈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