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04 07:59:50

【教材分析】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一个活动主题。这一活动主题包括“无情的灾害”“灾害预防与预报”“灾害中的救助”三个部分。《灾害中的救助》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话题旨在通过创设情境演练,培养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自然灾害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与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学情分析】
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尤其我们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一带,地震、台风、洪水经常袭击之地,我们闽南特别是农村、山区更是因经常受台风袭击而造成房屋倒埸财产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几年因一些电线线路老化,火灾时常发生,严重的还造成人员伤亡。虽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没有面对重大灾害的真实感受,对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面对人为灾难如火灾、如何自救还了解得不够。因此,培养学生面对灾害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逃生能力成了当务之急的任务。
【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窗口。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演练”“编写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口诀”寻找“生命的三角”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体验去学习自救与互救的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情境、现场演练,引导学生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提高学生面对灾害时冷静、沉着、坚强的心理素养。
     2、通过搜集、交流灾害降临时的感人画面,学习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  
重点和难点】
  面对灾害时的沉着、冷静,掌握科学的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活动过程】
    课前热身:(课件播放)回顾灾情,拨动心弦,震撼心灵。
一、打开通向绿色生命之门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很多时候,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并不是来自于灾害本身,而是人们的无知和莽撞。因此,当灾害来临时,我们要如何学会自救和互救,为自己在自然灾害面前打开一条通向生命的绿色通道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灾害中的救助,学习一些自救与互救的常识。
    2.出示课题:灾害中的救助(板书)
二、现场演练共营绿色生命
活动一:地震中的自救
1.结合课本第43页,当地震来临时,小朋友不正确的逃生方法,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当发生地震时,如果你正在高层的楼里,你该……
    当发生地震时,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你该……
    当发生地震时,如果你正在室外,你该……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3.联系实际生活,寻找“生命三角”。
    (1)师: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写的是:198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机时,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靠着互相坚定的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其他的14名同学。请想想,儿子和他的同学在地震来临时躲在哪里?(“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我们没被砸着。”)
    (2)教师请一名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上台画一张示意图。
    (3)小结:房顶塌下来与地面物体架起的大三角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生命三角”。简单地说,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被称作的“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4)(播放“生命三角”视频),学生快速在教室里寻找“生命三角”。
(5)教师出示“家中的‘生命三角'”图片: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是“生命三角”?
4.小结、归纳出地震时安全逃生的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公共场所忌慌乱。
因地制宜做决断,沉着冷静最重要。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
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高层楼里往下逃,切记电梯不可搭。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
5.观看动漫——地震、洪水袭来时科学逃生的方法,形成共识。
活动二:洪水中的自救
1.洪水自救常识知多少
师:从刚才那生动形象的动漫中,你知道哪些洪水自救常识?
学生(1):我知道洪水到来时,要就近向高处转移。
学生(2):如果不幸被卷入洪水,千万别慌张,可以抓住洪水中固定地或能漂浮的东西,等待救援。
学生(3):不要攀爬带电的电线杆,也不要游泳逃生。
学生(4):避难时,千万不能喝洪水,以免传染上疾病。
……
活动三:火灾中的自救
1.走进生活,做个有心人
师:同学们,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常见的灾害?(生:火灾)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根据汇报,完成表格

时间
龙海市发生的火灾灾情
2004.12.28
龙海市石码打石街一幢民宅发生火灾,造成一家4人死亡。
2006.4.8
龙海市颜厝镇一民房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
2011.3.4
龙海市紫泥镇顺鑫造船厂,一艘采砂船停靠翻修时突发大火。
2011.4.17
龙海市船舶涂料厂发生火灾。
……

    4.往事桩桩件件,令人揪心。同学们,据一些资料表明,火灾事故中大部人并非烧死,而是烟呛致死。那么我们该怎么脱离“火海”,安全逃生?
    5.演练大本营:科学逃离火灾现场。
    根据老师的口令安全、有序地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切勿入电梯。下楼梯时,不准相互推、拉、挤。
6.学生编写灾害自救口诀。(如洪水、台风、泥石流、火灾、地震……)
   〔设计意图:面对灾害,重中之重是要学会科学逃生。通过寻找“生命的三角”“火灾时科学逃生的现场演练”“编写各种自然灾害的自救口诀”,让每个孩子亲自体验、感受、掌握科学的逃生的方法,真正让品德课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
    7.教师小结:是啊!在灾害之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以及拥有坚强的意志进行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绿色生命在废墟中重生,在洪水中搏击,在熊熊大火中延续……
三、用爱浇灌生命之花
1.师:大爱无疆!在困境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犹如甘甜的雨露滋润心田,浇灌着每一个脆弱的心灵。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
2.播放日本福岛受灾的影视片断:
(配音)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福岛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这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震撼人心的灾情惨状,通过电视图像和互联网迅速传遍全球,闯入人们的眼帘!一波接一波几米高的海啸,一瞬间便吞噬了所到之处的所有乡镇村落、农田林地!这次特大地震对日本列岛造成的系统性破坏不亚于一场“中型战争”。 日本广大地区的交通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通讯系统、生态系统等,遭到罕见的严重破坏。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
地震发生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立即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物资已启程飞往日本,中国救援队正待命出发。天灾无情,人有情;患难当头,见真情!
3.学生说一说他们从各种媒体上了解到的关于这次福岛大地震的感人故事。
师:天灾无情,人有情;患难当头,见真情,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三周年,汶川举行十大主题纪念活动,风雨三载,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三年前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灾区,已经逐步展露新颜。
    4.学生再交流搜集的汶川地震中、灾后重建中所发生的感人事迹。
    5.(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灾难发生时,可以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和支持。(如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问候、人民解放军英勇抗灾、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普通老百姓的捐助、国际组织的救助、灾区的变化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与交流的感人事迹,旨在触动心灵,让学生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体会到:天灾无情,人有情;患难当头,见真情,那种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不分民族相互救助,不分国籍彼此关爱的大爱大义。学习人们遇到灾难时的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灾害之后人们无私援助的那份浓浓的爱。〕
 6.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播撒爱心。
     面对此时此景的你想做点儿什么?(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捐出来,给灾区小朋友写一封鼓励的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及时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学生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灾区播散一份爱心。虽然只是微薄之力,但是13亿人民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那汇成爱的长河,温暖灾区人民的心。〕
     7.根据板书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采取必要的自救至关重要。尤其是人们
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难带来的伤痛,我们每个人都应在别人遇到灾害时积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一曲曲爱的乐章!
     四、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这节课。

 

[作者简介]作者许喜红 、女、1980年出生、福建省漳州龙海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紫泥中心溪霞小学教导。现担任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中,能立足于课堂,扎根于课堂,努力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工作中,积极主动,勤于反思,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获紫泥中心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执教的《触摸春天》《地震中的父与子》参加龙海市的教学观摩,受到一致的好评。2002被评为龙海市“师德标兵”,2005年被评为龙海市“优秀班主任”,2010年被评为龙海市“优秀教师”。2009年被龙海市评为“网络评课能手”。从教11年来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让微笑伴着爱心洒满课堂!
[简评]纵观本节课,我认为许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教学目标上看,突出了一个“明”字。此堂课教学设计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如:许老师先采用了富有激情的话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从地震、洪水、火灾三个活动场面引导学生掌握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最后从日本福岛受灾过程中感受国际社会从精神到物质的救灾支援;及日本人民的自救互救等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到:天灾无情,人有情;患难当头,见真情,那种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不分民族相互救助,不分国籍彼此关爱的大爱大义。
     2.从教学内容上看,抓住了一个“准”字。即重点、难点确立准确,思路清晰。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在灾害面前科学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这也是一个难点。许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提供的丰富的图像和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寻找“生命的三角”“火灾时科学逃生的现场演练”“编写各种自然灾害的自救口诀”,让每个孩子亲自体验、感悟和掌握科学逃生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在活动中成长。
3.从教学程序上看,体现了一个“清”字,过渡自然,严谨有序。整节课以“灾害中的救助”“灾害中的对生命的坚守”“灾害无情人有情”三个板块实施教学,层层深入,环节流畅自然。
4.从教学方法上看,体现了一个“活”字。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灾害入手,交流搜集的资料,敲响学生的警钟。从现场或家里寻找“生命的三角”;让学生自编琅琅上口的灾害逃生口诀……由于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说,使课堂少了许多老师的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与体验。
总之,本节课许老师能把全新的教育理念融汇在课堂教学之中,整节课充满了探究、合作的情感,真正地体现了品德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理念。本人认为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