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市评优教学设计之三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8-25 18:28:04

《滑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疑问;
3、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难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疑问;

五、    教师准备:
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六、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滑轮,请哪位同学说一说滑轮分哪几种?

生:我学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省一半的力。

师:还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滑轮的知识?

生:我还知道动滑轮在拉动物体的时候绳索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是相等的。动滑轮物体一定的距离是绳索移动距离的一半。

2、          介绍实验器材的用法:

(1)、出示实验器材,利用实物投影指导学生使用弹簧秤,学会看弹簧秤的指针,读出具体数据。先出示弹簧秤,让学生认识弹簧秤,学会看弹簧秤的刻度指针,使用弹簧秤之前弹簧秤的指针必须在0刻度上,然后教师拉动弹簧秤,使它停留在某一个位置,让学生读出弹簧秤所显示的重量。

(2)、教会学生看物体的移动距离和绳端移动的距离,先确定起始点,在起点处用橡皮筋在尺上做一个记号,(注意指导学生要始终看勾码和绳接触的位置,以这个位置为准),在线绳的另一端也做一个记号看绳端移动的距离。然后拉动绳子使物体移动一段距离,指导学生看物体移动了几个格子(这个时候在标尺上数格子),再看绳子的另一头移动了几个格子。

(3)、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分工协作,组长负责安排,没一个项目都有一个或两个学生负责,有看物体移动距离的,有看绳端移动距离的。有负责填写实验报告单的。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准确看出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数据。

3、          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1)、先做动滑轮的实验,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定滑轮实验做完以后,再让学生做动滑轮的实验。

(3)、填写实验报告单:

把每个小组的实验报告单收集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每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根据每个小组所填写的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

4、          教师总结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动滑轮在拉动物体的时候绳索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是相等的。动滑轮物体移动的距离是绳索移动距离的一半。

七、知识拓展: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到了滑轮?

生:吊车、升国旗、往楼上运送装修材料等。

八、作业:

观察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动滑轮拉不同重物记录

动滑轮

重量

拉   力

重物上升距离

弹簧秤移动距离

1n

3cm

1n

6cm

1n

9cm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拉不同重物记录

定滑轮

重量

拉   力

重物上升距离

弹簧秤移动距离

1n

3cm

1n

6cm

1n

9cm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