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与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28 23:36:35

【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③(必修) 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章节。本节1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实物展示“一面倒”的植物盆栽。提出问题:怎么做才能形成这种“一面倒的植物”呢?

 

引出向光性概念。寻求盆载向光弯曲的原因。

引导探究发现生长素,

构建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体系。

提出植物激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在不断发展中前进。

 

 

 

 

 

 

 

 

 

 

自主学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展示:“一面倒”的植物盆栽,对本堂内容进行小结,同时为下节内容的学习做铺垫,设置悬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实物展示,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学生活动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运用图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图解法的妙用。

【教学准备】

课前寻找体现植物向光性的植物(“一面倒”的植物盆栽),课前几天培养的玉米种子

【教学过程】

主题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的主体活动

教学意图

 

章题导入

设疑:与高等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远不如动物灵敏。那么,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开花谢、瓜熟蒂落,植物的这些生命活动又是如何调节的呢?

出题:第3  植物的激素调节

联系相关知识,产生疑问。

从感性材料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