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和黑夜》语言 诗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11-15 08:09:51

活动目标:
   ⒈感受诗歌内容,学习说“……醒来了”“……睡着了”。
   ⒉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
活动准备:
   ⒈课件
   ⒉太阳、月亮、小草、花、小鸟、小朋友图片
   ⒊音乐:《欢乐颂》、《摇呀摇》
活动过程;
   一、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⒈看课件,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⒉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小结:太阳出来了,……醒来了……醒来了……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⒊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会唱歌跳舞真热闹呀。让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⒋感受热闹的音乐:随《欢乐颂》的音乐,师生共舞。
   二、继续看课件,理解第二段内容。
   ⒈提问:看,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⒉提问: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⒊感受安静的音乐: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摇啊摇》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
   ⒈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白天和黑夜》。
   ⒉提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⒊看图片师生朗诵诗歌。
   四、尝试纺编儿歌。
活动反思:
   《白天和黑夜》是主题“白天和黑夜”中的一个素材点,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将原有的诗歌进行了改编,将诗歌中的植物全部改为了动物。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试图通过让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课件的兴趣很浓,因为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很少用到课件,经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意识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可尝试用一些简单的课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能跟着老师很快学会儿歌,能分辨出白天和夜晚不同的音乐,能根据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但尝试纺编儿歌对孩子有些困难,孩子们不能很好的想象,局限原儿歌的内容,这对小班幼儿有些难度。
   总的活动过程还是很成功的,也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我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努力做的更好,让孩子们能愉快的接受更多的知识。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