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小小统计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02 08:07:12
中班数学活动《小小统计员》

执教:嘉兴市第二幼儿园  颜晓
设计意图: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幼儿平时的学习生活,看似活泼、悠闲,其实有很多的地方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和记录。
有一次,孩子们在整理图书,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图书理整齐,放好,当我问起,图书到底有多少数量,多少品种时,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告诉我。看到了这个事例不禁使我想到新《纲要》中的一段话:幼儿的学习应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应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于是,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幼儿自身特点与需要,我选择了一个孩子们一般都会碰到的实际任务“搬教室”,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知道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活动目标:

1、通过完成生活中的实际任务,初步学习统计记录的方法,了解统计的作用。
2、培养幼儿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活动准备:

需要幼儿统计整理的物品若干(文具、玩具、体育用具、乐器、生活用品),纸、笔、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统计表四份。
 

活动过程:

环节
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以交代搬教室任务直接导入。
提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任务,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请幼儿整理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并记录。
2、将幼儿的统计汇总,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统计方法和结果。

3、教师总结统计记录中的要素:
A、要有被统计物品的标记;

B、要有被统计物品的数量;
C、统计可用多种记录方法;

4、幼儿再次统计并记录,教师观察并指导。
5、将两次的统计记录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了解幼儿统计与记录的水平,为教师实施下一个环节作好准备。
 

 
 

 
通过对幼儿的统计方法和结果的讲解与总结,使幼儿能够明白统计记录时需要的各个要素,并能体现在幼儿的第二次操作上,将主要目标的实现落到了实处。

 
巩固上一环节所学的知识点,并核对各类物品的数量,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三、搬教室,巩固统计记录的方法。

1、请幼儿将所有的物品搬上“卡车”。
 

2、再次统计所搬物品的品种和数量。
 

3、与前一次统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少物品),了解统计的作用。
 

通过真实的“搬”的活动,让幼儿体验劳动快乐,增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再次记录,教师有重点的指导,提升、巩固幼儿的统计水平。

 
通过发现实际问题,让幼儿深刻的了解统计和记录的作用,知道它们的重要性。知道在进行类似活动的时候,可以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扩散思维,了解更多需要用到统计的地方。

1、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更多需要用到统计和记录的地方。
2、将物品搬出教室。
 

 
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回忆和总结,使幼儿从现实层面了解更多关于统计和记录的方式,扩散了思维,增加了知识。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