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活动案例《鞋子踏踏响——鞋宝宝家的聚会》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26 22:49:38
一、案例背景
鞋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必用品,孩子从学步之日起,鞋子就以不同的质地、不同的款式和不同的作用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与其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当他们穿着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大头鞋开心地走来走去,摇摇摆摆哪怕摔倒在地时也都乐此不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赋予生活事物予教育价值,根据教育内容,使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主题活动《鞋子踏踏响》是挖掘中的一个课程资源。
二、案例主题
鞋子踏踏响—鞋宝宝家的聚会
三、案例主题网络

冬天、夏天
的鞋子
鞋子的秘密
鞋子踏
踏响
大鞋小鞋
鞋底的花纹
鞋宝宝家的聚会
鞋子家族
我和鞋子做游戏
参观鞋店
我带来的鞋子
鞋子找主人
给鞋子排队
穿鞋子比赛

 四、案例引发

一天,我班的一个小朋友穿着一双新买的运动鞋,走起路来啾啾响,鞋面上还会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这时引来了一群小朋友的围观,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也有一双这样的鞋子,是我叔叔给我买的”,“我的鞋子跟你的不一样,我的有奥特曼图案,你的没有”,说着还把脚翘起来神气地让大家看,“你的鞋子是在哪里买的”……我发现孩们此时对鞋子产生了兴趣。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开展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不正是贯彻体现《纲要》精神所在。因此,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鞋子踏踏响》“鞋宝宝家的聚会”是其二级主题中的系列活动之一。
五、案例目标定位
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整合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将目标定位为:⑴初步认识鞋的种类与用途,尝试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⑵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愿望。⑶学会穿好自己的鞋子。⑷体验集体游戏的兴趣。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鞋子的种类与用途。
活动难点:尝试根据鞋子的种类进行简单的分类。
六、案例数学实录
㈠激趣导题:参加鞋宝宝家的聚会
师:今天鞋宝宝家可热闹了,它们正在举行聚会,我们也到它们家玩,好吗?
幼:好!(几个小朋友不由自主地拍起了手)
(玩是幼儿的天性,一听到玩,小朋友显得很兴奋)
师:鞋宝宝家到了,先敲敲门吧(适时渗透礼貌教育)。
唉,鞋宝宝们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快去找找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以神秘的吻引入活动,并通过创设“捉迷藏”的游戏情景,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㈡和鞋宝宝做游戏——配对、穿鞋
(幼儿认真地找趣了鞋子,很快在椅子下,桌子边等地方找到了鞋子)
幼儿A:老师,我找到了一个鞋子
师:真棒!你找到了一只鞋子,在哪里找到它的呢?
幼儿A:在椅子下面。
师:它还有一个好朋友呢,你赶快帮它再找找吧。
(在老师的提醒下,这个朋友又认真地找另一只鞋子,结果在另一个小朋友的手上找到了,两个小朋友手拉着手,脸上充满成就感)
幼儿A、B:老师,我们找到了两只鞋子。
师把鞋子拿在手上,指着鞋子:对了,你们找到了一双鞋子。
(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忙着和周围的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很快的也找到了一双双的鞋子,并整齐地摆放好)。
(在快乐的游戏情景中,有效地融入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一双双的科学概念,完成配对游戏)。
师:鞋宝宝都找到了,开心吗?
幼:开心!
师:小朋友想不想跟鞋宝宝交朋友呢?
幼:想!
师:好,现在就去找自己的鞋宝宝朋友吧!
(大部分幼儿都挑选自己的鞋宝宝)
师:把鞋宝宝穿起来吧,注意可别穿反了。
(鼓励幼儿自己穿上鞋子,并引导幼儿互相帮忙)
师:穿好鞋宝宝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跳支舞吧。
(播入歌曲“鞋子踏踏响”教师以自身的肢体动作和愉悦的情绪感染着幼儿,他们穿着鞋子跺一跺,跳一跳,转一转,高兴极了)
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哭了起来,眼尖的炜鑫小朋友指着他的鞋子说:“他把鞋子穿错了,这样会摔倒的”。
师:谁愿意帮他呢?
几个小朋友拿着拥了上来,帮他把鞋子穿好,这个小朋友也破涕为笑了,还有几个穿反的小朋友也重新穿好。
(采用游戏式、情景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把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变得生动而有趣,幼儿也从中体验到互帮互助的喜悦之情)。
㈢我认识的鞋宝宝——表述交流分享
师:请小朋友跟你的同伴说说你的鞋宝宝叫什么名字?它是什么样的?
幼儿A:我知道,我穿的是运动鞋宝宝,妈妈说我爱打球,就给我买了运动鞋。
师出示运动鞋图片,介绍:这是运动鞋,打球爬山穿着它最合适。还有谁穿运动鞋?(很多小朋友举起了小手)
幼儿B:我穿的是红皮鞋,上面还有一只蝴蝶。
师出示皮鞋图片:这是皮鞋,上街玩做客时穿着它很神气;请穿皮鞋的小朋友站起来走一走。
师:咦!你穿的是什么呢?
幼儿C:是布做的。
师出示布鞋图片:这是布鞋,穿着布鞋最轻便,请穿布鞋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跳!
师:如果你们的小脚没有穿鞋子,会怎么样?
幼儿A:脚会很脏。
幼儿B:冬天的时候脚会冷。
幼儿C:不小心脚会流血。
师小结:鞋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鞋保护我们的小脚丫。今天,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各种鞋宝宝,有打球穿的运动鞋,有做客穿的皮鞋,还有走路轻便的布鞋,又漂亮又暖和的靴子。(由于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讲述过程轻松自然)。
㈣送鞋宝宝回家—尝试分类
师:小朋友到鞋宝宝家玩很久了,鞋宝宝也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去吧。
幼儿:好!
师:这里是鞋宝宝休息的地方,小朋友要看清楚图片上的标志,想一想自己穿的是什么样的鞋宝宝,应该放在哪里最合适?(老师的话一说完,小朋友乐意把鞋子拿在手上,认真地看标志,小心地摆整齐,个别幼儿摆错了,老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他摆好)。
师:鞋宝宝要休息了,我们跟它们说再见吧!
(音乐再一次响起,活动自然结束)。
七、案例反思与启示
本活动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参加鞋宝宝的聚会为主题,以与鞋宝宝捉迷藏、做游戏、交朋友、送鞋宝宝回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整合、拓展、提升的经验,进一步唤醒幼儿对鞋子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教师通过创设特点的游戏情景,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使整个活动气氛活而不乱,活动效果真实、自然、简单、有效。
㈠捕捉教育契机,贴近幼儿生活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本活动成功之处在于教育材料的选取与有效地利用。“鞋子”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幼儿对此并不防生,但小班幼儿对于鞋子的种类,用途不太了解。因此,老师从幼儿身边取材,紧扣主题,充分发挥“鞋子”的潜在教育功能。
㈡有机整合,有效落实目标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我们需要寻找各个领域的核心概念技能,并以此有效地整合到课程目标内容去,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和发展这此领域概念和技能,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各个领域有有机整合与渗透。如健康领域—学会穿脱鞋子;科学领域—表述鞋子的特征与作用,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鞋子;艺术领域—与鞋子宝宝跳舞等。完全顺应了《纲要》的精神:组织教育活动时应有机联系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㈢合理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幼互动。本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充分挖掘此综合活动的独特作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包括了尝试法操作—配对、分类;游戏法—“捉迷藏”、“交朋友”、“鞋子跳舞”;情境教学法—“鞋宝宝躲起来”、“小朋友哭泣了”、“送鞋宝宝回家”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引发幼儿学习动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体验与同伴相互合作游戏的乐趣。除此之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活动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幼儿获得了鞋子种类、用途的相关知识经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㈣自主、合作、探究、体现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随着《纲要》的实施,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活动中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条件,以幼儿为主体,尊重每个幼儿,自由交流,自由探索,充分展现孩子的潜能。他们不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幼儿和教师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平等和谐。幼儿争相讲述,大胆表现,与老师一起探讨,一起游戏,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