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技小制作 跳跳蛙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30 09:25:05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活动是引发幼儿探索发现,获得认知的过程,而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同时中班幼儿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当他们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结合我们班子课题《幼儿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介入》,及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中班科技小制作《跳跳蛙》。活动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弹簧入手,通过让幼儿玩一玩小弹簧、演一演小弹簧、说一说弹簧用品,从而使幼儿在自主探索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弹簧的特性。借助幼儿自主探索的发现、经验,来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让幼儿探索制作纸弹簧,教师通过问题设置的介入,如“看看跳跳蛙里有没有弹簧呀?那它怎么会跳呢?”教具的介入,如拆开一根纸弹簧让幼儿观察如何制作的;制作纸弹簧的流程图。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小制作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弹簧特性。

难点:用两根纸条交替折成纸弹簧。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纸弹簧一根、纸弹簧流程图。

2、学具:弹簧、两根不同色的纸条、(其中一根的一头贴好双面胶)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看,这是什么?(弹簧)今天我们要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评析: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教师以出示弹簧勾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投入到活动中。)

二、通过玩一玩、演一演、说一说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师:每个小朋友从篮子中拿一根弹簧玩一玩,拉一拉它、压一压它,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1:我拉它,它变长了。师追问:那一个手放了,弹簧怎么样了?

幼1:它回去了。

幼2:我压弹簧了,它就缩短了。师追问:压下去后手放了弹簧又怎么样了?

幼2:弹簧变回去了,还跳起来了。

师幼共同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变长;压一压,会缩短;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从小朋友的发现中我们知道了弹簧是有弹性的。

2、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师:弹簧这么有趣,谁会用动作来学学弹簧呢?好,一起来学学吧,卷卷卷,卷成一根小弹簧,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压压压,跳跳跳!

3、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师:小弹簧真有趣,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里面也有弹簧的。

(评析:此环节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环节,而自主探索活动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教师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教师则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使幼儿不断探索弹簧的特性,同时通过模仿小弹簧和生活经验的迁移,不仅给活动带来了趣味性,而且更有效地让孩子们巩固弹簧的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 激发制作兴趣。

师:小弹簧真有趣,瞧,把谁给吸引来了?(小青蛙)呱呱呱,我是一只跳跳蛙,压一压,跳一跳;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

师:看看跳跳蛙里有没有弹簧呀?(没有)那它怎么会跳呢?原来老师用纸做成像弹簧的样子它就能跳了,我们就叫它纸弹簧。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师: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

3、师幼共同探索制作纸弹簧的方法。

(1)教师拆掉一根纸弹簧,引导幼儿观察两根纸条交替折的方法。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制作纸弹簧的流程图。

①红绿两根小纸条,一根横来一根竖(一端头碰头,边对边贴住)。

②下面(红)一根往上折,折到绿色纸条的上面(仅仅挨着上面绿色的纸条)。

③下面(蓝)一根往上折,折到红色纸条的上面(仅仅挨着上面绿色的纸条)。

④就这样两根纸条交替折到最后,用双面胶固定,纸弹簧完成了。

⑤在纸弹簧的一头贴上小青蛙,跳跳蛙就完成了。

(3)最后请出小青蛙,贴在纸弹簧的上面,跳跳蛙做好了。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

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评析:跳跳蛙的出示,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展示跳跳蛙,不仅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在无形中让幼儿感受到这跳跳蛙的制作与弹簧有关系。在引导幼儿制作纸弹簧时,教师通过让幼儿猜测、猜掉一根纸弹簧及制作纸弹簧的流程图,来帮助幼儿了解制作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没有教,都是幼儿自己在观察、讲述、探索。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让幼儿体验到了自主探索成功的快乐。)

四、玩一玩跳跳蛙,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做好的小朋友先玩一玩跳跳蛙,和小朋友比比谁的跳跳蛙跳得高,也可以去和客人老师一起玩一玩。

(评析:教师请先完成的幼儿玩一玩,和同伴的比一比,不仅是在等待没完成的幼儿,同时也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再次感知弹簧的特性。)

活动反思

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整个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幼儿通过玩一玩、演一演、说一说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再通过自主探索制作纸弹簧,完成跳跳蛙。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则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给予幼儿充分的学习、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能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尝试、探索、制作。

我们班的子课题为《幼儿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介入》,因此在活动开展中,我特别注重我在幼儿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介入。整个活动中我时刻关注并参与幼儿的活动,教师直接介入,以出示弹簧勾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投入到活动中;以材料介入,为幼儿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环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教师随时关注,及时介入,引导幼儿不断探索弹簧的特性,在探索和发现中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活动中,以儿歌的形式讲述弹簧的特性,更能使幼儿记住;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来扮演小弹簧,这不仅给活动带来了趣味性,使活动气氛轻松活跃,还能更有效地让孩子们巩固弹簧的特性。另外,把幼儿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之中,把幼儿平时的观察力与本次活动的内容相结合,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弹簧的特性。在引导幼儿探索纸弹簧的制作方法时,我让幼儿用拆纸弹簧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更有效地使幼儿知道纸弹簧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是让幼儿一目了然纸弹簧是用两根不用颜色的纸条做成的。

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了解了弹簧的特性,并能根据弹簧的原理进行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幼儿的探索意识,更让每位幼儿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