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 小瓶子戴帽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30 09:37:27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各种饮料瓶、矿泉水瓶、话梅瓶、橡皮泥罐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联。小班孩子的认知和游戏特点是拟人化、直观化、过程情境化、游戏化。因此在《小瓶子戴帽子》这一活动中,我设计了小朋友和瓶子宝宝玩游戏的情境,并将瓶子设想为幼儿的好朋友出现,这更利于幼儿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设计的活动,引发幼儿对活动兴趣。同时,这一出发点也正是基于我班研究的课题---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孩子的兴趣,活动中通过给瓶子娃娃戴帽子让幼儿感知匹配关系;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用自由探索的方法参与活动,锻炼能力、体验情感。另外,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将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都要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以课堂这一主阵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不仅要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还应该在活动中渗透一些养成教育。

 

 

二、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尝试用“拧”、“按”、“扣”的方法为瓶子找盖子。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饮料瓶、话梅瓶、橡皮泥瓶、乐扣瓶(瓶身上贴好圆点。

 

 

四、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谈话:瓶宝宝找帽子,导入活动。

 

 

1、师出示没有盖子的瓶宝宝:这是谁?(瓶宝宝)看看瓶宝宝头上少了什么?(帽子)

 

 

2、师:冬天到了,瓶子宝宝好冷呀,它们想戴一顶帽子,可是,它们的帽子都搞乱了,瓶宝宝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一顶合适的帽子,你们愿意吗?

 

 

(评析:利用情景谈话,引导幼儿用看一看、说一说的形式,激发幼儿为瓶宝宝戴帽子产生兴趣。)

 

 

(二)、幼儿探索给瓶子找帽子。

 

 

提出要求:给瓶宝宝戴的帽子一定要戴的紧紧的,不能掉哦!

 

 

幼儿自由操作。

 

 

(评析: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瓶子、瓶盖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引导幼儿用拧一拧、按一按、扣一扣的办法给不同的瓶子找到一顶合适的帽子。)

 

 

(三)运用提问法,帮助幼儿掌握多种方法。

 

 

1、师:你们给瓶宝宝的帽子戴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将帽子戴紧的?(请一幼儿讲述)

 

 

2、师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哦,你是用拧的方法,师出示拧瓶盖的标记图片。那是不是你们都用拧的方法呢?(不是)

 

 

3、分别请一位用按和扣的孩子到上面演示,方法同上。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清楚自己手里的瓶子是用哪种方法把帽子戴上的,请你走们到相应的标记图旁边,说说你用到了什么方法。

 

 

4、师:小朋友用拧、按、扣三种方法给瓶宝宝们都找到了一顶合适的帽子。刚才,每个小朋友只试了一种方法,还有两种没有去试过,现在请你看看谁拿的瓶宝宝和你不一样的请你和他手拉手做朋友,然后交换着玩好吗?

 

 

5、幼儿两两“找朋友”交换手里的瓶子进行操作。

 

 

(评析: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拧、按、扣的方法。再让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将三种方法多去尝试一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不同的瓶子盖瓶盖的不同方法。)

 

 

(四)给瓶子喂食物

 

 

1、师:快听!快听!瓶子宝宝在说什么话了,哦,原来瓶子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找点蚕豆吃呢,要吃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瓶子上的秘密吧,看,瓶子上有什么?有多少个?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说说)

 

 

2、师:瓶宝宝肚子饿了,它想吃一些圆圆的豆子,请小朋友根据点子的数量给瓶宝宝喂蚕豆吃,想想瓶子上有三个圆点,你们应该喂它吃几颗豆子?

 

 

3、幼儿动手喂食物。

 

 

4、引导幼儿验证:瓶子宝宝吃饱了吗?

 

 

5、师:瓶子宝宝吃饱了,它们开心地跳起舞来。

 

 

(评析:给瓶子娃娃喂食物,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亲切感,再一次让幼儿通过用“拧”、“按”、“扣”的方法将盖子盖紧。最后通过和瓶子娃娃来跳舞来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充分体验到活动的成功感。)

 

 

(五)、以谈话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学会了用拧、按、扣的方法为瓶宝宝们找到了一顶合适的帽子,还给瓶宝宝喂了好吃的东西,瓶宝宝可高兴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瓶宝宝,它们帽子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说说、玩玩吧!

 

 

(评析:利用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瓶子,以此来提升拓展幼儿的经验。)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给瓶子娃娃戴帽子、给帽子分类、给瓶子宝宝喂食物等环节,让幼儿感知匹配、分类的关系,在活动中孩子们非常乐意为瓶子宝宝找帽子,在幼儿操作、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了“拧”、“按”、“扣”的方法。并且能按其方法的不同,给瓶子分类,再通过相互的交换使每位幼儿都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用自由探索的方法参与活动,锻炼能力、体验情感。给瓶子娃娃喂食物,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加亲切感,再一次让幼儿通过用“拧”、“按”、“扣”的方法将盖子盖紧。最后通过和瓶子娃娃来跳舞来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充分体验到活动的成功感。这些有趣的游戏中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幼儿会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幼儿在活动中能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经验,体现为该活动的整合化特点。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了一定的缺点:就是在幼儿两两“找朋友”交换手里的瓶子进行操作。这一环节教师交代的要求不太明确,使得孩子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不是太积极主动,所以在幼儿操作前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清楚而明确。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