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 小小清洁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09-30 09:26:10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垃圾随处可见,我们的教学环境中,也不难出现随处可见的垃圾。此时的孩子看到地上的垃圾,他们会非常踊跃的帮忙捡起来,可是垃圾一多垃圾桶里就装不下了,孩子们会问:怎么办呢?于是,他们会开动自己的小脑经,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我们在布置环境时产生的垃圾,孩子们看到阿姨老师用脚把垃圾一踩,就会露出好奇的神情。有的孩子就会问:为什么要踩呢?就这一问题,让我觉得非常具有教育价值,体现了:“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的道理,使教学回归到生活中。于是,我便以这一个“点”为契机,开展了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清洁工》。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结合本班子课题《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因此,在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孩子们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实践、动脑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充分的体现出孩子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同时,我也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让孩子们在探索实践中找到一种简单有效地整理罐子的办法。更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是需要智慧的,尝试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能激发幼儿乐于探索、求证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收纳罐子,探索最佳的摆放方法。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铝制易拉罐。

2、大记录表2张。

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出瓶子的最佳摆放方法。

难点:学会手口一致的进行点数物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罐子

1、教师: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呀?(罐子)

2、教师:那么多的罐子在班级里影响我们的环境,怎么办呢?(装起来)

(环节评析:本环节采用教师的直接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发现罐子,目的明确,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抛出一个问题,从而引发幼儿通过讨论想出最恰当的方法,体现科学活动的探究价值。)

(二)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地捡垃圾

1、教师引导幼儿第一次捡垃圾

(1)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名小小清洁工,把这些废品罐子装在垃圾箱里,看看能不能把他们全部捡完?

(2)提问:还有那么多罐子没有装完,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他们全部装完?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

(3)教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的办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摆放照片)

2、教师组织幼儿第二次探索,发现垃圾的最佳装箱方法

(1)教师:现在我们讨论出来2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罐子一个挨着一个的摆放;另一种方法是将罐子踩扁了后摆放。那么哪种方法装的最多呢?想不想知道?那我们分别用这2种方法来试一试,每组请一个代表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及时记录

①教师引导幼儿分别数出2次装罐子的个数,并及时的记录在记录表上。

②教师:现在,我们把2种方法都试过了,发现哪种装箱方法装的更多?(幼儿对比记录表上的数字,从而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通过压扁后再装的个数最多

①教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垃圾装到垃圾车里去,一定要想办法节省空间,因为我们还有更多的罐子要装,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装呢?(压扁)

②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垃圾装到垃圾车里去吧!

③教师:来!我们一起开着垃圾车去垃圾中转站吧!(嘀嘀~~)

(环节评析:本环节通过让孩子捡罐子从而引导想出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最佳的摆放方法,在操作中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本次活动环节与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强,本次活动幼儿通过2次探索,每次探索教师都提供了要求,使孩子们在操作时更有针对性。)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的参与性还是比较高的,活动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细节问题,例如:在大家的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为,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在选材方面应换一个没有“安全隐患”的材料,如牛奶盒子,塑料瓶等等。然而在记录表的设计方面还可以再大一些会更好,便于幼儿的观察与对比。在活动环节上面,幼儿反复的参与活动,数罐子次数太多,做了一个“无用功”,本来在设计的时候所考虑的是幼儿对每种方法都进行尝试过后自己再得出结论,但是在课上的表现来说,孩子们在这方面的时间用的过长了,因此,可以考虑让孩子们分组来进行操作,从而更直观的对比出2种方法的结果。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