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区级教研课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概念
●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二) 过程与方法
●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 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初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 教学重点
1.知道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了解每个消化器官的功能。
三、 教学难点
1.认识各个消化器官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功能;能在不断认识过程中改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四、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4块饼干、一套消化器官图、1张人体轮廓图、图钉、1根软管。
教师准备:模拟小肠、大肠的软管,装有水和切成小块儿饼干的塑料袋,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视频,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u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 活动:每个学生吃一片饼干
2、 思考:同学们边吃边思考饼干要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
3、 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u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 认识消化器官的形状
1、 出示消化器官名称和图片,请把消化器官图片放到相应的位置中。
(二)感知消化器官的位置
1、 拼图游戏
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一张人体轮廓图,一个装有消化器官图片的信封和一个装有图钉的杯子;并给出操作提示。
2、学生分组进行拼图
3、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其他小组来评价和给出建议。
4、修正作品
出示正确的拼图方法,让学生对照屏幕上的图片修正自己原有拼图,再展示修正后的作品。
(三)探究消化器官的功能
1、 交流口腔的功能
思考:饼干的旅行是从哪里开始的?口腔有什么作用?
2、交流食管的功能
思考: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初步咀嚼后,要去哪里了?食道有什么作用?
讨论:它有什么特点?
活动:利用软管作为食道模型,推测食道的特点。
3、 探究胃的功能和特征
(1)(出示一个装有水、切成小块儿的饼干的塑料袋)思考:这个装置可以模拟哪个消化器官?
(2)讨论:怎样才能把饼干弄得更碎呢?引导学生认识胃的功能。
(3)思考:塑料袋里的水相当于什么?
(4)讲解胃液的作用。
4、 小肠和大肠
(1) 比较小肠和大肠的特点
思考:饼干从胃里出来后又去了哪里?
讨论:小肠和大肠有什么不同?
体验:用粗细和长短不同的管子模拟小肠和大肠,请学生把它们拉直,体验小肠和大肠的长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