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的秘密》课堂实录与评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7 09:47:08

 教材:人教版第八册《自然》13课
    一、神话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月球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星球,它与我们既亲切又遥远。从古到今,人们对它充满困惑和向往,因此就有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说过有关月球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分别讲《嫦娥奔月》、《月亮救小狗》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教师播放《嫦娥奔月》、《月亮救小狗》的课件。)
    师:故事真动听,月球是不是真的像故事中说的有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玉兔呢?月食是不是真的由天狗吃月亮形成的?
    生:不是。
    师:对,当然不是。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3课《探索月球的秘密》。
    (板书:13 探索月球的?)
    [评:教师以神话故事导入课题,并配以精心制作的课件,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把学生自然带入本课的教学情境之中。另外用“?”代替“秘密”两字,很有创意。]
    二、质疑、探究、汇报,全面透视月球
    1、鼓励大胆质疑,满足好奇心理
    师:大家都想知道月球的什么知识呢,对月球有什么样的疑问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讲:
    我想知道月球能不能发光、放热?
    我想知道月球有多大,距地球有多远?
    我想知道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水、植物、动物……
    我想知道月亮圆缺有什么变化规律?
    我想知道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我想知道月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
    学生边讲教师边重点板书:
    能不能发光、放热
    距离、大小、形状
    有无空气、水、动植物……
    月食的形成、月亮圆缺变化规律
    月球: 表面明暗不一
    有无矿产
    有无引力
    温度
    有无人类登陆
    [评:师精炼的板书,聚焦了知识要点,为学生汇报提供提纲。]
    2、了解探月历程、满足求知欲望
    师:大家对月球有着很多疑问。很久以前,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我们全人类。各个国家的许多科学家尝试着做了各种各样的探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甚至有人为此而付出了生命,终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课前,让大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类近几百年来所走过的探究历程,谁愿意向同学们讲一讲你所了解的情况?
    [评:让每一名学生都了解探究月球的历程,满足好奇求知欲望;鼓励每位学生发言,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生1: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月球,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带回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的标本。
    生2:我补充,乘坐阿波罗号的两名宇航员叫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他们是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在月球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生3:1610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他是观察月球的第一个人。去年,我也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了月球,月球表面真的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坑。
    生4:美国是最早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1958年8月18日发射了一个探测器,但是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后来又发射过三个探测器,也都失败了。
    生5: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探测器,没有命中月球,1959年9月12日又发射了月球2号,在月球表面硬登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生6:1959年前苏联的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到了月球背面,拍摄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到了月球的全貌。
    生7: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显得很自豪)“神舟”五号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科技强国之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件,是令所有华夏儿女感到自豪的大事。
    生8:(显得更自豪)我国准备于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嫦娥一号”。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酝酿已久的月球探测计划,将填补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空白。
    ......
    师:以上几名学生汇报的真不错,知道的太多了,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师带头鼓掌)!
    [评:本环节改教师“先质疑,后释疑”为学生“质疑、探究、汇报”,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突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3、汇报月球知识,达到资源共享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月球的了解逐渐加深,从用望远镜观察到用火箭进行探测,再到乘宇宙飞船到月球上进行实地考察,月球的秘密一点一点的被揭开了,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课前同学们按老师要求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月球知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把资料整理一下,如果是一方面的,就把它合并到一起;如果是多方面的,就进行一下分工,每个同学负责一个方面。而后,我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学生分小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巡回指导,了解各组交流情况。
    [评: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研究的平台。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合作、相互交流、共同研究的行为,不正是《科学》新理念的充分体现吗?]
    师:现在请各组代表汇报,为使各组都有汇报的机会,每组只能先汇报1-2条,其他组代表可以进行补充,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
    1组:我们组知道,对阿波罗号带回的岩石和土经过多次考察,知道月球上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很相似,月岩中含有铝、钙、铁、硅、钛、镁、钾等60种矿物,其中6种是地球上没有的。
    (擦去板书“有无矿产”中的“无”字,补板书“60多种矿物”)
    我们还知道,月球和地球一样分为三层,分别是月壳、月幔、月核,而且月球上也会有震动,叫做月震。
    2组:我们组知道,月球也是一个球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么大;月球的面积和亚洲面积差不多;81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么重;月球远不如地球结实。
    (板书:球体、38.44万千米49个大、81个重)
    3组:我们组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因而也不可能放热,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了太阳光,它的反光能力并不强,只能反射7%的光。
    (师擦掉板书“能不能发光、放热”中得“能”字)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有平原,最高的山有9000多米,而地球上喜马拉雅山只有8848米,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都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还有四座是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板书:高低不平、环形山、9000多米)
    师:大家想知道这四位天文学家的名字吗?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还有一个环形山也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叫做万户,他是明代的一个低级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用火箭作飞行的勇士,并付出了生命,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用他的名字给一个环形山命了名。
    (评:教师及时补充,让学生详细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
    4组:我们组知道,月球是个毫无生机的世界,没有空气和水,没有动植物,没有大气的保暖和海洋对温度的调节,昼夜温差相当大。白天温度可高达127℃,黑夜又会降至-183℃,昼夜温差在300度以上。
    (板书:白天127℃、晚上-183℃)
    5组:月球上也有引力,但比地球引力小得多,从地球到月球上,第一个感觉就是身轻力大,健步如飞,三四米高的障碍轻松的一跃而过,几千米的路,二三分钟就走完,轻轻一踢,小石子就能飞上上百米。一个物体从同样高度落下来,时间要比地球上的时间多两倍多。
    6组:我们组补充,以我为例,我体重是30千克,到月球我的体重就只有5千克了,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月球引力只为地球的1/6。
    (师擦掉板书“有无引力”中的“无”字,板书:1/6)
    5组:我们组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两个人即使面对面的说话也只看见嘴巴动,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必须带上通话器。
    (师擦掉板书“有无空气、水、动植物”中的“有”字)
    6组:我们组补充,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什么时候都是晴朗的,从来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所以月球只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机的石球,月球上没有任何生命,没有一点绿色。
    2组:我不同意月球上没有水,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在月球上南北级附近地下有大量的水冰,它们与月壳一体,这些水冰足够1000户两口之家使用100年。而且,1996年12月,美国国防部称在月球南极有一个巨大的盆地,盆地内有一个环形山,环形山底部有一个神秘的冰湖,面积相当于四个足球场大。
    (众学生开始议论,课堂秩序很乱!)
    师:月球上究竟有没有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一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先认定为没有水,可以吗?哪个组还愿意汇报?
    3组:我们组知道,因为没有大气,月球上看太阳要比地球上明亮几百倍、几千倍,月球上也没有蓝天,天空永远是深黑色,看不见红日初升,也见不到夕阳西下。
    4组:我们组知道,在月球上度过一昼夜,地球上已经过了一个月。
    [评:各组学生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有的拿着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参阅科技书,有的拿着自己摘抄本。通过学生汇报可看出,课前教师布置了相关的作业,师生这种把功夫用在课前,交流在课中,受益终生的做法,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一节好课标志是什么?学生不仅学有所获,不仅得到“鱼”而且更应得到“渔”,这节课达到了这一目标,真正体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教学新理念。]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课前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购置科技图书,有的进行了摘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们今天又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商议着把你们认为重要的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补写到课本上。
    学生小组活动,边商议边在书上填写。
    (评:这个环节安排得好!它实现了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丰富了课本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可谓一举多得。)
    三、课堂小结、强调知识重点
    师:请大家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有关月球的哪些知识?谁愿意到前面参照老师的板书,有重点的向大家讲一讲?
    一名学生小结,另一名学生补充。
    (评:改教师课堂小结为学生小结,把“说”的机会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综合叙述的能力。)
    师:刚才这两名学生讲得很好,(师手指板书)有关月食形成的原因与月亮圆缺的变化规律是十二册课本的内容,到六年级我们再学习。月球除了已被人类探知的部分外,还有许多是我们目前解释不了的神秘现象,有时有些环形山会突然消失或增大,有时会散发出神秘的云雾,有时宇宙飞船飞过某地区时,会发生倾斜,通讯没施也会受到干扰……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谜团一定会弄个水落石出,说不定,你就是解谜的科学家呢。
    (众学生笑了。)
    (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行为之中,成为一名探究性的学生,首先教师应该做一名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探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得探究思维。李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四、出书办报,锁定月球知识
    师:今天大家收集到了宝贵的很多资料,我们应该把它们保存起来,老师有两个主意,一是我们把这些材料装订成册,出一本书,怎么样?咱们的书叫什么名字呢?
    生:《月球的秘密》、《月球故事》、《你了解月球吗?》……
    师:大家起的书名都不错,出书的事就由班长负责;二是我们每个同学再办一期小报,把这节课所学知识写进小报里面去。老师将选择10份优秀小报张贴在学校的知识窗里,让全校师生学与我们一起分享获取知识的快乐,好吗?
    下课。
    (评:出书办报,锁定月球知识,升华整合了课本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潜能,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同时给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可说是事半功倍。)
    (总评:这是一节成功的课,突出表现在:其一,教师做到了“穿旧鞋走新路”,努力用新课程理念执教自然课,摒弃“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受教材教参的束缚,科学使用教材,科学地安排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叙述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爱学、乐学、懂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其二,教师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探究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要千方百地计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探究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产生有价值的探究行为。从学生的汇报可看出,学生的探索思维、探索行为早已超出了教材。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获地取知识,使知识鲜而活,广而深,可信度更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试想:如果每位教师在平日教学中,都能做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受教材、教参的束缚,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探索资源,又何愁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索行为之中呢?又何愁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提高呢?)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