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好在哪里”教学案例 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一节好课“好”在哪里——《热的传递》教学例谈
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 张爱勤
前不久,为配合区教研员完成对新上岗科学教师新一轮的培训任务,我作为老骨干教师,指导徒弟
一、搭建有结构的“双支架”
《热的传递》一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学习建构核心概念“热传递”及其统领下的三个子概念——“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传递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无论对于哪个概念的学习建构,都因“热”这种现象能“摸”到而“看”不到,增加了学生认识理解的难度系数。如何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金属、水、空气传递热的真实过程,让实验“看得见”“说的清”,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对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兰本达教授曾说:概念建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而抽象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已有经验与新现象的互动、联接与印证。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依据的是自己的经验,经验和现象互动就是认知的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使理解更深刻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围绕“实验”和“问题”两个方面,搭建有结构的“双支架”,完成对重点概念的学习建构。
核心概念 |
设计活动 |
问题引导 |
|
热 传 递 |
热传导 (固体) |
铜棒传热 |
1、 你看到什么——说观察; 2、 你怎样想的——说解释; 3、 为什么一号火柴先掉下来?然后依次是二号、三号——说重点、要点(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