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好在哪里”教学案例 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1 13:20:49

一节好课“好”在哪里——《热的传递》教学例谈

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  张爱勤

前不久,为配合区教研员完成对新上岗科学教师新一轮的培训任务,我作为老骨干教师,指导徒弟冯屿老师执教了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二课《热的传递》。为圆满完成这次研训任务,我跟徒弟经历了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反复实验,再三推敲的打磨雕琢。从设计教案,到上课旁听,再到最后“亮相”,因为自己经历了设计、旁听、评析的过程,对设计或评价一节好课“好”在哪里,有了全方位、较清晰、客观的认识。

一、搭建有结构的“双支架”

《热的传递》一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学习建构核心概念“热传递”及其统领下的三个子概念——“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传递的实质是热能的转移。无论对于哪个概念的学习建构,都因“热”这种现象能“摸”到而“看”不到,增加了学生认识理解的难度系数。如何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金属、水、空气传递热的真实过程,让实验“看得见”“说的清”,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对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兰本达教授曾说:概念建立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而抽象的过程的实质就是已有经验与新现象的互动、联接与印证。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依据的是自己的经验,经验和现象互动就是认知的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使理解更深刻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围绕“实验”和“问题”两个方面,搭建有结构的“双支架”,完成对重点概念的学习建构。

核心概念

设计活动

问题引导

热传导

(固体)

铜棒传热

1、  你看到什么——说观察;

2、  你怎样想的——说解释;

3、  为什么一号火柴先掉下来?然后依次是二号、三号——说重点、要点(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