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观测天气2 冀教版四年级下科学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6-10 15:53:44

3.观测天气  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承接的。在上节课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测,这节课将引导学生开展一个完整的观测天气的探究活动,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材料制作观测仪器、进行观测、坚持记录、分析记录结果、根据结果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本课围绕观测天气设计了三个活动。其中活动1“制定观测计划”,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对观测活动有一个整体思考和计划,培养科学思维的严密性。活动2“制作简易观测仪”,鼓励学生选择材料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如温度计、风向仪、雨量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活动3“建立小小气象站”,则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制作的简易观测仪,观测和记录天气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观测的天气数据,绘制气温变化的曲线图。从计划、制作、观测、记录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几乎经历了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体验到气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中感受到气象工作者的艰辛和科学工作的严谨。

课文的重点是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难点是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二、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

活动1:制定观测计划

制定计划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活动1就是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体验一个气象员制定计划的工作。

活动采用小组成员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分析观测计划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讨论出进行观测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教材上的观测计划实例。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也要提示学生制定计划所要包含哪些方面、观测步骤如何搭配等内容,使学生的计划尽可能地周密细致,为学生下一步的观测打好基础。

学生制定出自己的计划,并不一定代表就可以用于指导观测活动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逐项研究它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计划的科学指导意义。经过这些步骤制定的计划,就可以用于观测实践了。

活动2:制作简易观测仪

关于天气观测的仪器有很多,观测项目包括天气变化中的所有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阴晴等。教师展示一些简单的仪器,启发学生知道天气观测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同时,从其中挑选出一些较为容易的仪器,作为备用方案。在课堂上,学生不可能进行很多仪器的制作活动,教材主要引导学生进行风向仪和雨量器的制作。

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结合示意图,自己动手完成活动。示意图配合说明文字,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完成活动。这个过程是锻炼学生通过思维转换将课本上的信息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只需在学生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或操作上的失误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制作好的仪器都是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体现,可以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大家为仪器提意见和建议,帮助制作者进行改进。

对仪器进行室外的检验。教师结合教材上的风向示意图,利用学生制作的风向仪,讲解风向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风向。

活动3:建立小小气象站

既然是气象站,就需要综合地观测天气状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懂得复杂的天气变化,事实上都是由水、风和热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分别观测这些方面的情况,就可以反映出天气的综合变化特点。本活动主要涉及风向、风力、温度、雨量等。

本活动由于涉及方面较大,建议全班共同建立班机气象站。小组选择观测项目,教师也可以指定小组之间的项目分配。

小组选定项目,就要进行组内分工,制定观测计划,绘制观测表等活动,进行观测前的准备。

接下来,学生就要投入到观测的活动中。教师时刻注意学生观测的进展,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且要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仪器、按照规范观测的好习惯。………………………………【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