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鱼之死》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7 10:03:26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的类型:本单元仍属于专题研究,和前面两个单元所不同的是:它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为主,以大家都熟悉而又喜欢的动物——小金鱼为专题,利用小金鱼之死这一常见现象,针对养好小金鱼这个专题,让学生亲历实验研究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学会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1.学生对课题认识的背景分析。  

学生对小金鱼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不少家庭、场馆和公共场所都养有小金鱼,一部分学生也亲自养过,但是,同学们养的小金鱼慢慢地都死了……这个课题的提出,又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2.学生课前专题研究能力分析。  

六年级下期的科学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验针对不同专题的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在此之前,大象版教材,在三至五年级教材中,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各种原因,在六年级同学中,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3.情感态度分析。  

情感态度是经历和体验过程中产生的由衷感情,六年级学生在小学虽然是高年级学生,毕竟现在的孩子经历的太少,要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态度教育。  

   

学习目标  

1、能在教师启发下或借助查阅资料,调查访谈等途径,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相对科学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主题。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影响小金鱼生活的因素。  

2.提出科学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3.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且最有可能引起小金鱼死亡的因素,作为研究主题。  

4.对小金鱼的死,唤起同情心,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难点  

1.提出科学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2.唤起同情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  

3.学生准备实地调查访谈情况。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对本地养金鱼的商贩进行实地访谈,并写出访谈记录。  

2.搜集拍摄一些小金鱼相关的照片及资料(包括视频资料)做成课件,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引入  

1、先欣赏《游戈的金鱼》的视频,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说说有什么感受。  

2、再观看一位叔叔养金鱼的视频,他没有少给小金鱼喂食,但小金鱼还是离他而去,显得很伤感。提出小金鱼之死的原因,要学生猜一猜。(因为大家对金鱼比较喜爱熟悉,很容易进入课题。教室里养的也有,对于小金鱼的死,学生早就想知道原因,所以积极性很高)  

师:养好小金鱼是我们这个单元专题研究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选择这个专题中“小金鱼之死”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好吗?(板书)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  

1、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  

生:1.缺氧。  

2.饿死的。  

3.撑死的。  

4.换水太频繁。  

5.水质浑浊。………  

2、师:还有吗?那位同学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老师点评,评价、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原因,但是呢,还不全面,还有哪些原因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和你们一起分析好吗?  

()验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通过查资料,调查访谈等。  

1.师:大家先来看看课本上介绍的资料,动物生存离不开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阳光、水、空气、食物等(板书)  

阳光、水、空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师:请你们把课前准备的有关养小金鱼的访谈记录或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再找找影响金鱼生活的具体因素有哪些?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并把做的好小组选出来,进行全班交流。(最好选出去实地调查了的,这个环节学生做得成功与否,是这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不然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其泛泛而谈,无法深入分析其中的道理)  

3.师:你们找出了这么多对小金鱼的生活有影响因素,真了不起,这才是全面科学地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猜想,才是全面的科学的猜想。  

()全班分组表达交流。  

1、师:进行了实地访谈的小组全班交流  

生:1.我们这个小组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养金鱼不一定要用专用的饲料,可以用自制芝麻合成的饲料,养金鱼效果也很好,这样可以节约养金鱼的经济成本。  

生:2.我们这个小组通过询问养金鱼的小贩,得知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养金鱼,要在阳光下曝晒二到三天才能用来养金鱼,其原因是自来水里面有消毒液等杀菌的物质,会妨碍金鱼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夺去小金鱼的生命,在阳光下晒,会使水里面的有毒物质分解、挥发,变成纯净无毒的水。  

生:3.我们这个小组通过上网查资料的形式,了解到小金鱼的鳞片为什么会脱落?原来是大金鱼欺负小金鱼或者小金鱼得了一种导至鱼鳞发白脱落皮肤病,征对前一种情况只要分开喂养即可,后一种则要用少量的治皮肤病杀菌药就行了。…….  

2、师:下面播放有关专家养鱼的视频,请同学对比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3、师:同学们的交流表达得很好,可见课后下了很多功夫。下面就对刚才的分析、猜想进行整理记录。记录的形式,可以用表格,还可以用概念图的形式加以表示。(见课本43页)(教师巡视,察看、指导、评价、发现)  

()选择研究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猜想  

怎样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要求:内容明确、描述清晰、表达简洁,如:小金鱼生存环境的研究,关于……对金鱼生活影响的研究。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对自己小组选择的研究主题进行猜想,以及下一步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小金鱼之死》的课后反思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胡成阳  

     小金鱼是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但在饲养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小金鱼莫名其妙死亡的事件,使孩子们深感惋惜。《小金鱼之死》就是以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引出主题的,并以此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在这一课里,学生将完成对造成金鱼死亡原因的猜想,并从中提炼出研究主题。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去访谈贩卖小金鱼的商人;或者上网查询有关养小金鱼的有关资料。(最好是去实地调查,这个环节学生做得成功与否,是这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不然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其泛泛而谈,无法深入分析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  

①首先,引导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小金鱼自由自在地游戈的视频,问问学生看后有什么感受接着,又创设一个景情,一位叔叔在养小金鱼的过程中,食也没少喂,但是小金鱼仍然离他而去,显得很伤心,引发学生对小金鱼之死的原因进行猜想;  

②接下来要验证猜想正确与否,就要经过查资料,实地调查等,让学生先看看书上的有关资料卡片获取相关的知识,再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老师下去巡视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去,了解学生的交流调查的情况,并选出做的好小组。  

③然后,安排做的好的小组给全班的同学交流汇报下,接着播放养鱼专家的建议的视频来验证学生交流调查的结果是不是做到位了。(这里的小组在全班交流调查的情况,如果是实地去调查了的,会有很明显不同于网上或课本上的资料的,这正是本课生动有趣实在的地方,俗话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虽说网上也能查到一些资料,但网上说的也不是全对的,不如实地调查可靠,有没有调查访谈为证。)  

④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找出造成小金鱼死亡的可能因素,并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从诸多因素中提炼出一个可供研究的“关于……的研究”的主题出来,以此增加学生科学研究的成就感。  

   

 教学反思:

         1、  实地调查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的协助  

养小金鱼实地调查是学生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通过课堂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能够获得许多养小金鱼的真知,说明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给予了大量的帮助与支持。开始还担心学生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次活动,后来看到学生的表现,发现并不是想像的那么难.只要学生用心去做,收获还是挺多的。

2、 相信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能力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经历了社会实践活动,得出了一些好的活动经验,掌握了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有的学生通过调查得知喂金鱼的食物还可以用芝麻来调制,不一定要用专用的饲料;有的学生通过调查得知养小金鱼的自来水要通过太阳光的曝晒二至三天以后才能用来养,并且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学生通过调查得知小金鱼为什么会掉鳞片,小金鱼的鳞片为什么会得白皮肤病等等。这些课外的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都是通过学生实地考查所获得的真知,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充分体现了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的理念。  

    3、 课前活动的准备,课堂活动的交流很重要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以后,及时组织学生们交流,会令活动收效倍增,在汇报课上向大家展示调查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学生们集小组的智慧,把所学的数学、语文、信息技术、思品等课程的知识都用上了,把所经历的过程做成幻灯片的形式来向大家进行展示,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是学生们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特别展示。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行调查访谈和查询资料,导至课上无所事事,仅仅只当了回听众,失去了锻炼自已能力的机会。由此,在课堂上,要学生们找出导至小金鱼之死的因素时,一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着手。这样也决定了最后分组提炼研究主题时,一些小组失败,没有提炼出最易研究的主题出来。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这次活动,给学生们带去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谁说不是呢?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