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后记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2-17 09:54:09

《我的小缆车》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活动内容。本课主要有安装一个小缆车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关系两个活动,即先让学生通过组装一个小缆车,利用铁垫圈产生的拉力,认识了重力;再通过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提升了科学概念,为后面深入研究奠定了认识基础。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的科学概念发展为基线,逐步推进,引领学生经历了科学概念提升发展的过程:

    首先,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玩具车开始导入研究活动,通过激发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也就是对学生初始概念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小车的安装和运动以及其与拉力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产生兴趣,为概念的升华打下了研究基础。

    其次,通过对小车运动的分析,让学生理解重力这一科学概念,达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运用全面开放的教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逐步建立重力这个科学概念,学生的概念水平得到提高。

    再次,在预设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活动中,结合学生对实验设计的不全面性因素,老师运用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研究的主题进行思考,预设实验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第四,在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描述事实,运用真实的数据,运用体验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从而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科学概念进一步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

    第五,在研究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从探究开始到走出课堂,从用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到对探究实验材料的整理,同样是对学生科学概念的整理运用作形成性铺垫,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发展链,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习惯的培养,达成本课的目标。

    在教学准备上,我注重充分利用好器材的作用,让它们全面服务于教学探究,比如对车道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研究车的运动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兴趣,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将学具小缆车用学生熟知的四驱车进行改装,从视觉、习性、把握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学生主题研究的效果,使得在学生亲自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科学概念得到提升发展。

    此外,在本教学中,我还注重了课堂生成的把握,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和研讨的问题,及时应变,适时的点拨,比如记时不准确、变量控制不科学等问题,尽可能使学生充实、修正原有的感性经验,形成运动和力的正确的认识。成了学生对本课科学概念形成的踏脚石。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了原有的科学概念,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课的教学有太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也给我提出了太多的实际教学要求,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真正提升学生现有的科学概念,落实让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真诚希望和广大科学老师一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探索。

    敬请各位老师指正、垂教;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