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5 16:45:53

第一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6

味道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

 

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