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遗传与进化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复习.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11 20:44:26

专题9 遗传与进化 

一、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  生命的起源

1.化学进化假说

化学进化的条件: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

化学进化的过程:非生命物质→有机化合物→更大、更复杂的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多种分子组成的体系→ ________

化学进化的场所:原始地球

2.可能来自外星球

3.神创论

4.自然发生论

考点二  生物的进化

原始生命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 现存的各种生物。

5.进化论的演变:布丰的直线式进化→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___ _____ 。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自然选择的四个要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________和适者生存。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和保证。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外因是环境的选择即________ ,结果是适者生存。

6.生物进化的机理:在与大自然进行的生存斗争中,对生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对生存有利的变异因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并繁殖后代,从而把这种有利的变异一代一代地完善,遗传给后代。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决定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三  遗传和变异

7.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的现象。

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见下图)

遗传的途径: _________后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

遗传病:由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等。

优生就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止有明显遗传病的婴儿出生,以改善人口质量。因此,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8.变异: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品种改良。

二、中考典例精析

1 2010·舟山)20105月,美国科学家将人造DNA植入到一个细菌中,几个小时内,人造DNA“取代”了原细菌中的DNA,且该细菌还能不断繁殖。从此,世界首例完全由人造DNA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了,科学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辛西娅”属于多细胞生物

B.“辛西娅”能不断繁殖,属于生物

C.“辛西娅”的性状不是由基因控制的

D.此实验表明生物进化论是错误的

【解析】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虽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其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核区。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体现在生物性状的改变更适应环境,由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则自然选择的本质就是对基因的选择。

【答案】B

变式训练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核酸组成

BDNA上的一些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

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  2010·台州)科学家通过比较如图与马相似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它们的生存时期,认为它们是现代马的祖先。科学家不能直接从图中获得的演化证据是(  )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足趾个数逐渐减少

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遗传物质基本相近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在与大自然进行的生存斗争中,对生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对生存有利的变异因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并繁殖后代,从而把这种有利的变异一代一代地完善,遗传给后代。ABC是外部特征,从图中均可直接观察到,而D选项中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无法直接从图中读出。

【答案】D

变式训练2  考古工作者发现,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鱼类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爬行和哺乳类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项都是

三、专题训练

遗传与进化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

1(2011·金华)用所学科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起遗传作用的片段称为基因

B.传染病只有免疫性、流行性两个特点

C.基因由染色体和DNA组成

D.传染病具有细菌、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2(2012中考预测题)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表所示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