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备考策略】
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基础,全方位把握本专题的观点和知识;同时重点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和意义、正确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主要内容和目标等常考点,尤其要重点把握2008版教材新增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知识点。
2.注重把握本专题与上一专题知识间的联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考查,而是与上一专题的知识相联系,全方位、多角度考查,选择题是如此,非选择题更是如此。因此复习备考中应注重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全书的知识网络和体系,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3.注意筛选和归类文化热点。
【构建主干体系】
【核心要点突破】
【典题训练】
(2010·福建文综T31) 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命题立意】本题以惠安女服饰之特点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析】选D。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只强调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即只强调了惠
女服饰的个别特色;B项答非所问;D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闺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就体现了这一点。
1.中华文化博大精神的主要变现。
提示:(1)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怎样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也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