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物质科学 2.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科学中考.doc
考点梳理
1.物质的构成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如H2、O2、N2、O3等;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SO2等;酸,如HCl、H2SO4、HNO3等;有机物,如CH4、C2H5OH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C和Si等。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2.粒子的特征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大多数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在10—26千克的数量级,原子的半径一般在10—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4)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的微粒称离子。
3.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符号是说明问题的一种简明易懂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4.原子结构
原子 中子(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
在原子结构中,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2)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上(电子质量相对很小)。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5.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波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1)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用现代的观点看都不正确。)
(2)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从而发现了原子还能再分而建立了汤姆生模型。
(3)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建立了卢瑟福模型。
(4)从科学家对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体验“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实验→修正模型”的科学方法。………………………………【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