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10-25 21:34:50
从本次抽样情况来看,样本及格率为53.33%,应该说,试题还没有达到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格的要求,但是样本的总体区分度为0.59,可以看出试题在选拔学生,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方面做得较好。也就是说,试题更侧重于对学生的选拔、区分,为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学生服务。

3、试卷总体难度为0.62,较为接近我省考试科目说明的要求(难度0.7)。其中容易题(难度系数0.86以上)3个,9分;较易题(难度系数0.85~0.71)6个,19分;中等难度(0.7~0.51)的题目6个,24分;较难题目(0.5~0.31)9个,28分。既没有太难的题目(难度系数在0.3以下),也没有太多的容易题(难度系数在0.86以上仅有6分的选择题),这样的题目较适合中等偏上的学生完成,对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

    学生出错较多的在5、6、7、8题,5题错选A、C的较多,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物理知识一旦放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日常生活经验中存在的前概念对正确进行科学的思维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难以理解视觉感受和物理规律的差异,选择A、C往往是视觉感受占了上风。6题错选A、C、B的均有,主要反映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欠缺;7题错选C的较多,学生们不能很好的认清物理规律的实质,容易受电路图中电压表画出的位置影响,错误的认为电压表测出的是滑动变阻器R左端电阻的电压,从而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判断错误;8题错选A、B的较多,此题学生不易理清思路,难以抓住题目中的主干物理知识:两球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木球所受浮力等于它们的重力,铝球所受浮力小于铝球重力,从该题的难度系数0.57来看,这道题对学生力的知识、浮力的概念、计算等进行了综合的考查,具有较好的选拔、区分功能。

2、填空题

    学生出错较多的是10、12、14题。10题考查声学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非主干知识,但是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判断西瓜的生熟,学生们填振动、音调、响度的都有,可以看出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对该部分知识重视不够,生活经验缺乏;12题不应该是难题,但是此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了0.35,学生们在做题中主要是受到了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干扰,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要求“最终转化为()能”,也反映出学生们思路不清晰、不条理的毛病;14题第一空多数学生不知道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反映了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第二空计算问题较多,许多学生不清楚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公式,导致了失分。

3、作图与简答

    本大题的三个小题应该说难度不大,但是学生答题情况并不好, 17题中许多学生读题、审题不细,把题意错误理解为“画出重力、和支撑力F的力臂。”18题许多学生都能完成电路图,但是对于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同学在电路图中漏画了滑动变阻器,导致失分。19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多数学生都可以正确答出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但是能够答出满分的就不多了。

4、实验与探究题

    这道题在几个大题中相对得分较高,整体难度不大,学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20题第3小题的计算,21题第1小题的计算,22题第4题第二空电阻随电压增大如何变化。在这三个小题中,前两个题虽然难度不大,但是难度系数分别为0.45、0.50,学生得分情况并不好,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进行单位转换,反应出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问题。22题第4小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图像的物理意义的深刻理解,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5、计算题

    本题中的两个小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42、0.4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要么完全不会,要么完全作对,区分度达到了0.94、0.98,具有非常强的区分、选拔功能,学生们的答题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是:思路不清,乱套公式,在条件、数据较多时,对物理情景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的将物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不很到位。

四、试题中存在问题

    这份试题考查了初中物理中十四个二级主题的内容,试题难易适度,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具有较好地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但是教师们在阅卷中也发现有个别题目存在一些问题。

1、填空题的16小题。此题抽样学生的均分仅1.02(多数为第一空答对了),对于第二空“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的差值跟电流表示数与R1阻值的乘积的比值是      ”这样的表述教师们都认为过于繁琐、拗口,给学生们解题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物理思维的进行。

2、作图与简答题的17小题,许多学生将设问中“请画出重力和支撑力F的力臂”理解为“请画出重力支撑力的力臂”,教师们认为这样的表述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从多数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许多画错的学生都是将题意理解为重力、支撑力的力臂,发生了不应有的失分。

3、第四大题,教师们在阅卷的过程中,多数认为没有突出探究性,缺少开放性,难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总体上属于较简单的题目,学生们所以在此题失分较多,大都是因为计算出错,并不是在实验原理或探究问题方面失分。

五、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物理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初中物理新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能得到探究物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实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导演”、“设计者”、“协助者”、“引导者”。这种观点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适时给学生机会,由学生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塔起自己新的认知结构。

2、加强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一切物理思维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才可能在此基础上搭建出正确的物理知识的结构框架,从而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正确的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讲清、讲透概念、规律,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这方面“磨快了刀”,“砍”物理实际问题时才会有力。

3、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从试题中可以看出,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一定是会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放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具有将身边的事转换为物理知识的能力,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提炼出物理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对学生解决中考中的试题有力,更有利于学生们在社会生活中将物理知识变成活的、有用的、有价值的财富,对学生们的终身发展有利。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研究物理问题。让学生对物理问题有全方位的认识,避免从一个角度能解决问题,换一个角度就搞不清所以然了。举一个例子:中考试题的第14题,要求学生计算电磁波的频率,许多同学未能正确的计算出来,究其原因,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非重点内容,多数学生吧波长、频率、波速的公式忘记了,如果教师教学中对于公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单位的关系中发现规律,那么,学生就具有了利用单位推导公式的能力,那么“波速=波长×频率”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了。

5、物理新课程中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光的传播、水的蒸发、水的沸腾等。“神舟”七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这样,学生手脑并用,探究兴趣盎然。总之,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探索出适应新教材要求,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的新途径。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