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
自主学习: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15分钟
1.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图2 图3
2.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
1.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
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精讲点拨:
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
(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