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教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1-26 10:39:40

〖内容标准〗
  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佛教的传入等重要史实。
  2.能力培养
  通过讲述张骞、班超等人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及口头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地图册辨别古今地名,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运用汉朝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归纳出汉朝中外交流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佛教的传入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让学生懂得中外交流是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需要。
〖教学要点〗
  1.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
  2.难点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的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
〖教学建议〗
  1.张骞出使西域
  结合地图向学生装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
  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知识,让学生走上讲台复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强调热忱爱国,挺身而出,应募出征,是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第一人,突出张骞不怕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时,应重点突出: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同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关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要讲清时间和意义,并指出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重要结果。
  如果条件允许,可适当补充如下材料,作为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西汉末年,汉朝失去控制西域的能力,西域许多小国相继分解。王莽时期,断绝与西域的交通,致使匈奴乘虚而入。东汉明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于73年命窦固出击北匈奴。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府。并于当年派班超出使西域。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