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08 09:52:01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三、探究新课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

1)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显示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情况。

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列出变化情况简表:

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

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唐山—胥各庄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九五期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

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

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2)深入理解探究

仔细阅读教材,讨论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结合教材内容和第67页有关铁路交通的三幅图片以及“火车机车演变一览表”讨论回答,我国的铁路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公路交通在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而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各是什么?

4.看第69页“学思之窗”思考: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有哪些办法?

5.交通运输业在旧中国发展缓慢,进入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就有了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决:

1题:提醒学生,书中有隐讳的回答。抓住鸦片战争的影响去思考。

2题:火车机车的改进、铁路的延伸、火车的提速。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介绍“0”号机车名称的来历,播放有关京九铁路等影视资料。

3题: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4题: 教师提示:要解决交通运输堵塞,就要疏导城市交通流量,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流来实现客流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用高速来弥补交通堵塞的时间。………………………………【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