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人民版)教学设计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毛泽东
“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邓小平
“记的我在上海交大读书时,为避开敌人耳目,曾打着手电筒在晚上读《共产党宣言》。”
——江泽民
师:从中,你又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生:(随机)
7、出示第七组图片:
按你的思路,后面应该增加的人选是谁?请你给这一组图片起一个主题,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江泽民,胡锦涛。 主题: (不拘)
师:我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列宁主义被认为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可视作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从毛泽东思想始,其后的传脉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系统地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在中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包括革命转变理论)的伟大创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比较系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治党及至治国的理论,对“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作了科学总结。它直接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继续和深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化的新成果。
课堂小结:打出学习要求,利用板书小结
学习要求:
学习 要求 |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
说明 |
教材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