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伐战争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15:43:26

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

  学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教师: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学生: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教师讲授: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讲授: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教师提问: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讲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 19245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 6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出示:孙、吴、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动画:北伐战争形势。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