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8-31 10:03:33

      4.在讲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这一知识点时,建议不必展开。只需向学生讲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的再度合作。摒弃前嫌,为了民族的利益,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共产党的军队改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此可看出: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

      5.关于“南京大屠杀”一目的教学,教师向学生讲清南京大屠杀的概念: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教师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或布置学生课下寻找一些新发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

      的原始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和讲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日军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甚至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

      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充分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三十多万无辜的生命向我们昭示着一条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可让学生讨论: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等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看一看“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1937年7月时,北平的东南面,北平的东面、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均被日军或汉奸军队占领,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5公里、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美、苏、中联合对日打击,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个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其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讲述平型关大捷时,教师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和《平型关战斗示意图》。首先,利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攻的方向和地区,明确日军向西进攻山西,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这样讲述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的胜利。然后,利用《平型关战斗示意图》讲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可以老师讲述,也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在课堂上讲述。在讲述中注意突出战斗中八路军的机智、英勇和日军的骄横、狼狈。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的结论。

      2.讲述台儿庄战役时,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播放电影《台儿庄战役》片断,突出台儿庄战役的残酷性和中国军人的英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和《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讨论“为什么士兵作战那么英勇”?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感受中国军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一种是通过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学习这一战役。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种是教师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1937—1940年)和《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教师先利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分析台儿庄战役的背景。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徐州的地理位置,即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可以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日军作战意图,日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矾谷第十师团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然后播放有关这场战役的影像资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形象资料,了解和感受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通过士兵的服装、与日军交锋的状态引导学生明确,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中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