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9 10:08:28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措施、政权性质、意义。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众多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联系现实认识虽然当今国际形势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但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自觉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条件和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B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C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红色十月是前苏联辉煌时代的标志,以红色十月命名的商品或活动不胜枚举。红色十月巧克力如今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土品牌之一,其厂址依然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

讲述内容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历史条件)

1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让学生把俄国革命前的政治、经济状况自己进行概括总结进行整理归纳,借此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阐释能力。)

1)客观上:

①社会经济状况――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俄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请回答: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①社会经济状况――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0世纪初它仍是落后农业国。

过渡:马克思说:“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

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②社会矛盾――俄国社会矛盾尖锐,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不断爆发。

经济上仍然是农业国;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占统治地位。农民与地主之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族斗争也不断爆发。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士兵形成强大的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力量。

③国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俄国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俄国参加一战并未改变自己的落后局面,反而带来了极大的危机,使国内本来就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

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俄国参加一战,使社会经济矛盾更加激化。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俄国危机四伏,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民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为俄国革命提供了历史条件。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