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1-08 09:52:37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009年12月21日,冬至,莫斯科Izmailovsky酒店。超过2000人把大堂挤得水泄不通,他们来到这里纪念斯大林诞辰130周年。著名女歌手在军乐伴奏下唱起爱国歌曲,舞台上方挂着斯大林的巨像,他身着军服,威严地看着台下。诗朗诵时,有人开始啜泣……

 “也许比这场面更加科幻的是,”美国《时代》周刊写道,“斯大林在俄罗斯复活的高支持率。”俄罗斯公共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高度评价斯大林的领袖素质,而那些认为自己之前对斯大林的评价是“错误的”的人数比例则上升至35%。

类似“斯大林重获俄罗斯人青睐”的新闻近两三年并不鲜见。2008年,在“谁是俄罗斯最伟大历史人物”的民意测验中,斯大林位列第三,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3世纪击退欧洲入侵者的俄罗斯王公)和斯托雷平(帝俄末期改革家)。最新的消息是,俄罗斯一家饮料商把斯大林请上了自己的产品商标。——2010南方人物周刊

预习案

【自学提纲】

背景

                     国际:         后,帝国主义对苏俄武装干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内战爆发,苏俄面临严重的          形势;

内容

                农业:       制;工业:大中企业    化;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         ;分配:强制劳动;

作用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进步:最大限度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      需要的限度;

背景

                   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新经济政策

             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实施:       年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

                   农业:以          代替余粮征集制;

             内容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 

                       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                 经营;

                   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          ;

意义作用

                  理论: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          的途径。

实践:受到             的支持,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权巩固;

               确立:经    化和        化,实行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而确立;

               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

特点

                      所有制形式:实行             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制);

斯大林模式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以      手段管理经济;

评价

                     积极:基本实现工    化;工业总值跃居欧洲      ;

                     消极: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片面发展   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弊端  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           积极性;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

【重难突破】

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西方模式(英国)

中国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

私有制

以公有为主的多种所有制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农业制度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大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易错知识提示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作为“战时”措施,它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得以调动有限的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因此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作为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设想和实践,它超越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遭到了失败,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