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学案.doc
课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材: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基础,对于探索中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时主要探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
㈡、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能力目标:
(1)以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主线,从过渡时期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三个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再认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绘图并描述现代中学生眼中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以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主线,总结经验教训,并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设计依据: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获取,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一个完整体系,而且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㈢、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难点:总结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方法:
1、本课以“名字背后的历史”为切入点,遵循知识探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总结反思(经验教训)——拓展运用(21世纪中学生眼中的世界)的思路组织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方法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
2、教具:多媒体投影系统。
三、学情分析及对策;
1、 学情分析:我参赛所面对的是青岛十六中的高一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比一般普通高中学生要差一些,自信心不足,课堂反应较慢,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困难,但是这些学生也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很认真。
2、对策:在教学内容和课堂语言力求生动有趣,在问题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并明显的层次性,在组织课堂学习活动上多启发引导,并给于学法指导和信心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法指导:
1、在知识探究环节上指导学生以历史发展阶段整合归纳历史知识。
2、 在总结反思环节上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3、在拓展运用环节上指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并动手描绘。
五、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在课题引入上我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种以目前央视热播的记录片“复兴之路”为切入点,材料精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学生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种以“名字背后的历史“为切入点,虽然视觉冲击力不强,但角度新,能够很好地反映历史新课该的现实化、生活化要求,学生容易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后一方案。………………………………【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