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人教必修2经济史历史材料与解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1 15:22:04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凯恩斯主义

 

为了摆脱困境,1933年,美国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推出了所谓新政。新政的核心是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在美国施行新政期间,德国、瑞典等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凯恩斯经济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凯恩斯经济学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二战结束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便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解读】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并为其追随者所发展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在大危机以前,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这种理论认为市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生产会自动制造需求,因此不需要政府来干预经济。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彻底动摇了这个自由主义的基本结论。胡佛的自愿联合方案破产,以复兴、救济和改革为特征的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的大规模干预经济取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凯恩斯认为失业和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只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它是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及货币量决定。依据凯恩斯的理论,政府要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在财政政策方面,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凯恩斯的理论在战后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50~60年代,在对凯恩斯的理论进行解释、补充和发展的基础上,凯恩斯主义分成两大派别: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凯恩斯理论。7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解释和提出相应政策,并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严重抨击。

 

1.凯恩斯经济学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现实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他的治疗方案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一些缓冲作用。2.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庸俗经济学理论。③因此,它不可能找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也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④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即经济发展停滞、高赤字、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三高一低”现象,凯恩斯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逐渐为其他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理论所取代。

 

2.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正如我在咨文中首先指出的,我认为国会复会时正是一个非常紧急的时期。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