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必修2经济史历史材料与解读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5-01 15:22:37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最高军事会议在考虑了军事形势和协约国在各战场上的前景以后,特做出结论:(一)协约国迫切需要立即对俄国进行军事援助,理由如下:帮助俄国摆脱德国压迫者并防止德国为了自己利益而漫无边际地军事统治和经济统治……防止俄国从西欧隔离出去……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对我们正在为之奋战的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必须给予援助。(二)干涉的性质上应由协约国共同进行……应有一支协约国部队在西伯利亚作战。按情况的迫切需要,这支部队应有相当的人数,在性质上是军事的,并由协约国共同组成。尤其重要的是,它应立即行动起来;稍有迟延,便不可收拾。应该承认,由于地理条件和运输条件的方便,日本军队应构成这支部队的大部分,但它的协约国性质必须保持,美国以及其他协约国的部队必须包括在内。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本材料选自1918年7月2日协约国最高军事会议上,做出的关于干涉俄国的决议的部分内容。

 

1.帮助俄国摆脱德国方面统治是协约国方面出兵借口之一。1917年11月8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第二天,苏俄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提出在交战各国就公正的、民主的、不割地不赔款条件下,立即就缔结和约进行谈判,以结束这场战争。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不予理睬。于是苏俄政府首先与处理战事不利的德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目的结束两国之间战争。该条约使俄国丧失了126.7万平方公里领土及6 200万人口。帝国主义国家打出防止德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统治俄国,特别是防止俄国与协约国方面脱离为借口出兵干涉。2.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是协约国出兵借口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俄国境内约有5万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其原为奥匈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而被迫充军,所以在俄国军队进攻面前很快投降。在战争末期,奥匈帝国瓦解已成定局下,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独立势力与协约国方面联系,希望利用该军队掉转枪口对德国开战,来换取战后协约国方面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独立。1918年3月,经过协约国方面与苏俄政府协商,苏俄同意其从俄国远东地区绕道返回欧洲战场。美国参战后其参战作用大大降低后,在协约国策划下,5月其发生叛乱,把枪口对准了年轻的苏俄政府。叛军在协约国及俄白匪军支持下,很快在两个月内占领了乌拉尔及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对社会主义新生政权构成严重威胁。苏俄政府军队对于叛军给予坚决镇压,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打着援助叛军名义出兵干涉的。3.“干涉的性质上应由协约国共同进行”,充分反映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又担心个别参与国乘机扩大自己利益而破坏它们之间势力平衡关系。例如,典型的日本与美国之间关系,美国十分担心日本乘机扩大自己势力范围,打破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势力平衡关系,所以主张以协约国共同行动,限制日本乘机擅自扩大本国利益。

 

根据该协议,1918年8月3日,英国军队900人在苏俄远东港口海参崴登陆,后增加到4 000人。8月9日法国军队1 200人,意大利军队1 000人,8月15日美国军队2 000人也在海参崴登陆。日本军队早在4月5日以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和侨民生命、财产为由,出兵533人,到10月出兵人数高达72 400人,占各国出兵人数的3/4。日本出兵人数远远超出在8月4日日美两国发表共同出兵宣言时提出,各国出兵人数不得超出7 000人规定。………………………………【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