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doc
一、学法指导
1.本课线索: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伤害,耽误了不止一代人。“文革”之后,人们更加理解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党和政府更加致力于发展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呈蓬勃发展的势头。
2.现代教育的发展重点是两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17年教育发展的概况,二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时机基础知识时,对这两个时期指导思想、方针、教育发展的成就要识记理解清楚。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文革”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年,不要错误的把它归在改革开放时期,这两年的重点是整顿、恢复。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全面认识建国后教育领域得两次高潮
(1)两次高潮:建国后到文革、1978年以后。
(2)主要原因:
①政治上,建国到文革这一段时间里,党和政府对积极支持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发展教育。而在“文革”后,国家和政府又重新重视科技文化的发展,实施了“863计划”,提出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
②经济上,建国之初到66年,我国迫切需要发展国民经济,于是要求科学文化为这一目标服务,如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服务;文革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又再一次地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像“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
(3)反映的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科技文化发展,是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体现。
(4)经验教训:教训: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的迅速崛起于重视人才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国家的兴旺和发达与重视教育的程度是分不开的。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