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邓小平理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历史教案
第六单元 第18课 邓小平理论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 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课
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新的理论有哪些?
二、邓小平理论导入:
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
新课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学生看书整理出: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
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2、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