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3.doc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
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西汉初70余年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黄老之学的内容分析说明其兴衰过程
从背景含义内容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儒学能够取代黄老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对董仲舒改造儒学并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学习,认识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初略学习到,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知识点不会陌生。但本知识点理性较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有限,让其较为系统深入地理解该知识还有很大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传说故事和课本的图文史料、深入浅出,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能有初步的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的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秦朝的治国思想是哪家?
生:法家。
师: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秦朝短命而亡。汉朝的统治者又会采用哪家思想来治国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战国至秦朝的思想领域的变迁。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课堂设问:黄老之学的含义是什么?基本观点是什么?
1、黄老之学的含义及其特征:“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内容包括: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二是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 黄老之学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其特征是,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陆贾、盖公,主张“贵清静而民自定”,使统治者少生是非少扰民,以利人民休养生息。
2、黄老之学盛行的原因
课堂设问:汉朝初年为什么要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
(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3)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
★要点点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
注意利用课本的材料萧规曹随来说明汉初采纳黄老之学是正确的,曹参这样做,是坚持清净无为,不扰民生事,继续维持汉初制定的休养生息的政策。
★要点点拨 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与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
3、黄老之学的影响(作用)
课堂设问一:黄老思想的实施给西汉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